• [  jú nú  ]
  • ㄐㄨˊ ㄋㄨˊ
  • SCNK VCY

橘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跡。”
金 张子羽 《寿张和滑益之》诗:“病眼只贪书味永,渴心频梦橘奴香。”
元 郝经 《橄榄》诗:“始觉众果俗,橘奴復棃儿。”

国语辞典

⒈  橘树。参见「木奴」条。

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橘奴词语接龙

  • 1、1.见"奴戮"。
  • 2、1.亦作"奴僇"。 2.谓施以刑辱,使为奴隶。
  • 3、1.犹奴家。妇女自称。
  • 4、1.犹奴隶。 2.旧时在主人家从事贱役者的通称。
  • 5、1.无能和怯弱。奴,通"驽"。
  • 6、使1.谓役使如奴。
  • 7、1.谓视之如奴,轻视之意。
  • 8、1.谓仅工于模仿的书法。
  • 9、1.元时对乐户家子女和奴婢的贱称。 2.为奴婢的自称。
  • 10、1.谓才能低下的人。
  • 11、1.奴才的性格。
  • 12、1.谓奴才相。
  • 13、把人当奴隶来差遣使唤:备受奴役|被压迫被奴役的人站了起来。
  • 14、1.僮仆;奴仆。
  • 15、1.奴仆之辈,奴才们。
  • 16、1.奴仆;供役之人。
  • 17、1.亦作"奴材"。詈词。有鄙薄轻视之意。 2.家奴;奴仆。 3.引申为奴性十足,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4.明清两代宦官及清代旗籍文武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清代旗籍家庭的奴仆对主人亦自称奴才。清朝皇帝对旗籍官吏有时亦以奴才称之。
  • 18、1.见"奴才"。
  • 19、1.对女人的昵称。
  • 20、1.唐时称出身低贱的下级军官。
  • 21、1.侵略者及其帮凶用各种方法使被侵略的民族甘受奴役。
  • 22、1.旧时女子自称。
  • 23、1.犀牛的别名。 2.指犀牛鼻上之小角。
  • 24、1.家奴。

橘奴的相关查询

橘奴的意思解释、橘奴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