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ó luò  ]
  • ㄅㄛˊ ㄌㄨㄛˋ
  • CGR APT

驳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驳荦”。

⒉  文采间杂,斑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駮犖”。文采间杂,斑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赤瑕驳犖,杂臿其閒。”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駮犖,采点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淹水》:“故 杨氏 《南裔异物志》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犖,其文锦章。’”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大壁旷凝浄,古画奇駮犖。”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苔駮犖兮草夤缘,芳羃羃兮水溅溅。”
章炳麟 《訄书·订礼俗》:“夫其四冕皆帛衣,独杂以罽,非好为驳犖也。”

国语辞典

⒈  杂色的牛。

《广韵·入声·觉韵》:「荦:驳荦,牛杂色。」

⒉  色彩混杂。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赤瑕驳荦,杂臿其闲。」

驳荦(bo luo)同音词

  • 1、博罗[bó luó ]

    1.芋头的异名。 2.蒙古语boru音译。青色;灰褐色。

  • 2、博落[bó luò ]

    1.广疏貌。

  • 3、驳骆[bó luò ]

    1.犹驳荦。

  • 4、驳落[bó luò ]

    1.亦作"驳落"。 2.颜色斑驳。 3.黜退;落第。

  • 5、箥罗[bǒ luó ]

    1.用柳条或竹篾编成的盛器。

  • 6、箥箩[bǒ luó ]

    1.见"箥罗"。

  • 7、簸罗[bǒ luó ]

    1.一种吹奏乐器。

  • 8、簸箩[bǒ luó ]

    1.盛物的竹筐。

  • 9、波罗[bō luó ]

    即“凤梨”(207页)。

  • 10、波萝[bō luó ]

    1.见"波罗"。

驳荦词语接龙

  • 1、1.见"荦确"。
  • 2、1.亦作"荦硞"。亦作"荦埆"。亦作"荦峃"。 2.怪石嶙峋貌。 3.坚硬貌。 4.象声词。
  • 3、1.卓绝貌;明显貌。 2.象声词。
  • 4、1.见"荦确"。
  • 5、1.怪石嶙峋貌。
  • 6、1.见"荦确"。
  • 7、大端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 8、大者荦荦:明显。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 9、确确形容骨节突露瘦硬。
  • 10、茖葱1.一种野葱。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山葱。
  • 11、洛女1.指洛水女神。
  • 12、洛派1.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是洛阳人,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
  • 13、洛浦1.洛水之滨。 2.借指洛神。
  • 14、洛桥1.指洛阳市天津桥。桥在洛水上,故亦称"洛桥"。
  • 15、洛汭1.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 2.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
  • 16、洛桑瑞士著名游览和疗养城市。人口126万(1982年)。有纺织、乐器、陶瓷等工业,葡萄酒酿造业甚盛。面山濒湖,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许多国际会议常在此举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此。
  • 17、洛社1.宋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2.即洛阳耆英会。 3.洛阳社的简称。
  • 18、裸葬1.裸体而葬。谓不用衣衾棺椁。
  • 19、裸逐1.相传商纣王穷奢极欲,"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赤身裸体,追逐其间。事见《史记.殷本纪》。
  • 20、躶躬1.犹言赤身露体。
  • 21、躶身1.犹言赤身露体。
  • 22、躶袒1.谓裸露身体。
  • 23、躶軆1.见"裸体"。
  • 24、躶形1.犹言赤身露体。

驳荦的相关查询

驳荦的意思解释、驳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