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iù shǒu  ]
  • ㄒ一ㄡˋ ㄕㄡˇ
  • PUM RT

袖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⒉  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引证解释

⒈  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⒉  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国语辞典

⒈  手藏在袖子里。比喻在一旁观看而不肯参与其事。

清·邵瑞彭〈西河·征战地〉词:「袖手夕阳时世,共齐、梁四百僧房闲对。」

袖手(xiu shou)同音词

  • 1、修手[xiū shǒu ]

    1. 对手和指甲的处理,通常包括对手的按摩和指甲的清洗、修剪和磨光。

  • 2、修寿[xiū shòu ]

    1.长寿。

袖手词语接龙

  • 1、1.手铐。
  • 2、1.手掌的中心部分。 2.比喻所控制的范围。
  • 3、1.亲手施行。 2.以手据地而行。
  • 4、1.办事的程序。
  • 5、1.生在手掌的癣。病原体是一种霉菌,症状是手心出现红斑,刺痒,脱皮,严重时发生糜烂。中医叫"鹅掌风"。
  • 6、1.亲笔来信问讯。
  • 7、1.比喻本领才识。 2.指伎俩。 3.犹眼界,眼光。
  • 8、1.喻心有所动,跃跃欲试。
  • 9、1.手工技能。亦指其他技艺。
  • 10、指用手或其他器具刺激性器官,借以达到性满足的行为。常见于青春期男女。一般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不必因有手淫行为而自卑自责,以致神经衰弱。但应避免手淫过度,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其他正当文体活动中去。
  • 11、1.手的痕迹。 2.契券﹑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 3.佛教语。密宗修持以"三密相应"为主,"手印"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 4.手工印刷。
  • 12、聋哑人传递思想的方法。分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指用手指作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并按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的语言。手势语指以约定俗成的手势(或辅以表情)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义的语言。
  • 13、上级对下级亲笔所写的指令:接奉手谕|连下手谕。
  • 14、先人手汗沾润。因借指先人的遗物:父亲去世,手泽所遗无几。
  • 15、<⒁>手包(多指女用的)。
  • 16、1.古时跪拜礼的一种。两手先到地,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
  • 17、1.亦作"手版"。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 2.亦作"手版"。手本的别名。 3.手掌。 4.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
  • 18、1.见"手板"。
  • 19、1.亦作"手牓"。 2.手写的用来张贴的文告。
  • 20、1.见"手榜"。
  • 21、(~儿)手提的较小的包儿,多用皮革制成。
  • 22、1.手掌的反面。
  • 23、1.诉状。 2.公文。 3.明清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
  • 24、①亲笔的字画等:这本诗稿是家父的手笔。 ②指写作或作品:手笔敏捷|大手笔。

袖手的相关查询

袖手的意思解释、袖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