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ínɡ zhǔn  ]
  • ㄆ一ㄥˊ ㄓㄨㄣˇ
  • GUF UWYG

平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⒉  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⒊  平稳;公平;平衡。

⒋  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史记·平準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⒉  汉 承 秦 制,大司农属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⒊  平稳;公平;平衡。

《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两边检点,柱脚若不平準的,便把来垫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永年》:“念汝贸贩平準,赐予一子。”
李大钊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一八三〇年以前,中外贸易的平准,还是 中国 方面站在有利的地位。”

⒋  清 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的界说》:“宗教学也,法律学也,平準学也(即 日 人所谓经济学),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係。”

国语辞典

⒈  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

《史记·卷三〇·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⒉  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

《史记·卷三〇·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平准(ping zhun)同音词

  • 1、凭准[pínɡ zhǔn ]

    1.见"凭准"。

  • 2、评准[pínɡ zhǔn ]

    1.评议的准则。

平准词语接龙

  • 1、1.表示可以肯定或保证。
  • 2、1.衡量,裁定。
  • 3、1.准星;准确可靠。
  • 4、1.打算;料想。
  • 5、1.一定的规程,确定的把握。
  • 6、1.犹言按照这样(办理)。旧时常用于对下级和平级的公文。明代亦用于诰命。
  • 7、1.准确恰当。
  • 8、1.标准;准则。 2.谓射中目标,弄准确。
  • 9、1.谓依照规定的钟点。
  • 10、1.肯定,一定。
  • 11、1.测量;衡量。
  • 12、1.整理安顿。
  • 13、1.供人遵循的法度﹑仿效的模式。 2.以"准"调和乐律的方法。
  • 14、1.即准人。
  • 15、1.在供词或公文上签画的花押。
  • 16、1.犹言标准,规格。
  • 17、1.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
  • 18、1.均衡,使均等。
  • 19、1.主人家,东家。
  • 20、1. 陆军、海军陆战队或空军中军衔低于少将高于上校的军官。2.海军衔的一级,在少将之下,校官之上。3.英空军军衔的一级,在少将之下,校官之上。4.英陆军军衔的一级,在少将之下,校官之上。
  • 21、1.谓职责范围的划分。
  • 22、1.依据。
  • 23、1.亦作"准况"。 2.据此推断。
  • 24、1.犹测度。

平准的相关查询

平准的意思解释、平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