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ūn fú  ]
  • ㄐㄨㄣ ㄈㄨˊ
  • PL TWF

军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引证解释

⒈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遣兴呈苏涣侍御》诗:“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明 沉明臣 《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伍子胥 :(断然)拿我的军符来!(他从裨将手中取来军符,交与 被离 )去吧。”

国语辞典

⒈  古时调遣兵士的信符。剖竹为二,由国君和主帅各持其一。后以文书代替。

明·沈明臣〈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军符(jun fu)同音词

  • 1、军服[jūn fú ]

    军人穿的制服。

  • 2、军府[jūn fǔ ]

    1.军中府库。亦用以囚禁俘虏。 2.将帅的府署。

  • 3、军副[jūn fù ]

    1.军中副将。

  • 4、军赋[jūn fù ]

    1.旧时以军事需要征发的赋役。

  • 5、郡郛[jùn fú ]

    1.犹郡城。

  • 6、郡符[jùn fú ]

    1.郡太守的符玺。亦借指郡太守。

  • 7、郡府[jùn fǔ ]

    1.郡守的官署。

  • 8、均赋[jūn fù ]

    1.谓均平田赋。

  • 9、袀服[jūn fú ]

    1.同一的服装。谓着相同的戎装。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陆德明释文:"均,如字,同也。字书作袀,音同。"《文选.左思<吴都赋>》:"六军袀服。"刘逵注引《左氏传》曰:"袀服振振。"《吕氏春秋.悔过》:"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高诱注:"袀,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袀服。"陈奇猷校释:"盖与敌作战,使敌人分辨不出何者为将帅,何者为士卒,将帅与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说,为黑色戎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传》晋献公时童謡曰:'丙子之晨,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

  • 10、钧辅[jūn fǔ ]

    1.钧轴和宰辅。指国家政务重任。亦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军符词语接龙

  • 1、1.见"符葆"。
  • 2、1.亦作"符宝"。 2.即附宝。相传为黄帝的生母。
  • 3、1.外表。 2.显露的征兆。
  • 4、1.即傅别。古代的一种债券。分别为二﹐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
  • 5、1.亦作"符彩"。 2.美玉的文理色彩。 3.比喻人的外表仪容。 4.指文艺才华。
  • 6、1.见"符采"。
  • 7、1.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处所。
  • 8、1.见"符策"。
  • 9、1.亦作"符册"。 2.符契简策。
  • 10、1.亦作"符谶"。 2.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 11、1.见"符敕"。
  • 12、1.亦作"符勅"。 2.敕命文书。 3.指符箓。
  • 13、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2.指兵符。
  • 14、1.挂在小孩颈上的布制袋形护身符。
  • 15、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 16、1.犹符术。
  • 17、1.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 18、1.道教指守护符箓的神官。
  • 19、①记号;标记:标点~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②佩带在身上表明职别、身分等的标志。
  • 20、(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事实 ㄧ这些产品不~质量标准。
  • 21、1.克制鬼神的符咒。
  • 22、1.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 23、1.桔梗的别名。
  • 24、1.见"符扈"。

军符的相关查询

军符的意思解释、军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