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ú tū  ]
  • ㄈㄨˊ ㄊㄨ
  • WDY PWD

伏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短刀。

引证解释

⒈  短刀。

《周书·异域传下·突厥》:“兵器有弓矢鸣鏑甲矟刀劒,其佩饰则兼有伏突。”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每临阵,尝贮伏突於靴中,义不受辱。”

伏突(fu tu)同音词

  • 1、浮图[fú tú ]

    同‘浮屠 ’。

  • 2、浮屠[fú tú ]

    ①佛陀。 ②〈书〉和尚。 ③塔:七级~。‖也作浮图。

  • 3、浮土[fú tǔ ]

    (~儿)①地表层的松土。 ②器物表面的灰尘:掸掉鞋上的~。

  • 4、伏兔[fú tù ]

    1.亦作"伏菟"。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 2.古代车上的部件,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以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 3.指织机上的部件。 4.经穴名。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 5.亦作"伏菟"。草药飞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5、伏菟[fú tú ]

    1.见"伏兔"。 2.见"伏兔"。

  • 6、符图[fú tú ]

    1.符箓和图谶的合称。

  • 7、幅土[fú tǔ ]

    1.犹幅员。

  • 8、附图[fù tú ]

    1.文内插图。2.见“插图”。

  • 9、夫徒[fū tú ]

    1.旧时称秦汉时刑徒中服劳役的人。

  • 10、负图[fù tú ]

    1.背负《河图》。传说圣主出,有龙马龟凤等背负传授天命的图文以献。这是古代谶纬家为宣扬君权神授而编造的。 2.据《汉书.霍光传》载:武帝年老,欲立少子弗陵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羣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后遂为受先帝遗命辅佐幼帝的典实。

伏突词语接龙

  • 1、1.鲁莽;反常。
  • 2、1.《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孔颖达疏:"未经几时而更见之﹐突然已加冠弁为成人。"后因以"突弁"形容人长大迅速。
  • 3、1.突然的或急剧的变化。
  • 4、1.骤然进攻的军队。
  • 5、1.奔突驰骋。
  • 6、1.冲撞;猛冲。
  • 7、1.窜出;冲出。 2.突然出现。 3.隆起;凸出。 4.谓出众地显露出来。
  • 8、1.剧烈动荡。
  • 9、1.侵凌盗窃。
  • 10、1.以头触地。
  • 11、1.犹突然。
  • 12、1.迸发;爆发。
  • 13、1.犹飞跃。指急遽的重大进展。
  • 14、1.军事用语。突破而穿越。
  • 15、1.高出;超越。 2.冲过。
  • 16、1.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帽子为"突何"。
  • 17、1.深黑色。
  • 18、1.莽撞唐突貌。
  • 19、1.破坏;冲毁。
  • 20、1.军队进攻时集中兵力﹑火力对敌人进行急速而猛烈的打击。 2.泛指突然的打击。 3.谓集中力量﹐加快速度﹐在短时期内完成任务。
  • 21、1.凌驾;超越。
  • 22、1.冲锋陷阵的骠悍将卒。
  • 23、1.迅猛前进。 2.突破而进入。
  • 24、1.凸透镜;放大镜。

伏突的相关查询

伏突的意思解释、伏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