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ǐnɡ shòu  ]
  • ㄅ一ㄥˇ ㄕㄡˋ
  • YLKI EPC

禀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禀受”。

⒉  犹承受。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禀受”。犹承受。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

《淮南子·修务训》:“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稟受於外。”
汉 王充 《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二:“运行无穷期,稟受气苦异。”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浩 问 刘惔,自然无心於禀受,何为善人少恶人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癖性》:“盖好尚悬絶,各出稟受,何必尽同。”

国语辞典

⒈  承受。

《淮南子·修务》:「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禀受于外,故力竭功沮。」

⒉  天所赋予人的体性。

汉·王充《论衡·气寿》:「非天有长短之命,而人各有禀受也。」

禀受(bing shou)同音词

  • 1、禀授[bǐnɡ shòu ]

    1.给予。

  • 2、柄授[bǐnɡ shòu ]

    1.授予权柄。

  • 3、兵守[bīnɡ shǒu ]

    1.谓用兵力防守。

  • 4、兵首[bīnɡ shǒu ]

    1.军队的前锋。 2.主将﹐统帅。

  • 5、并手[bìnɡ shǒu ]

    1.齐手;合力。

  • 6、病守[bìnɡ shǒu ]

    1.谦词。懦弱无能的守宰。

  • 7、病瘦[bìnɡ shòu ]

    1.谓因病瘦损。

禀受词语接龙

  • 1、1.接受责备,承担罪责。
  • 2、1.方言。劳动能手。
  • 3、1. 受到奖赏、奖励。如:优胜者受奖。
  • 4、1.得到奖励。
  • 5、1.接受敌人投降。 2.见"受降城"。 3.投降。
  • 6、1.接受教诲。
  • 7、1.指时令交替。
  • 8、1.受训戒。 2.佛教信徒出家为僧尼,在一定的仪式下接受戒律。
  • 9、1.被提拔。
  • 10、1.汉儒重师法,研习经学,师弟相传。从师学经,称受经。
  • 11、1.受到突然的刺激或威胁而害怕。
  • 12、1.人或动物的雌性生殖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相结合。受精过程除水生动物在^外进行外,其余都在雌性的体内进行。在体内受精,也叫受胎或受孕。 2.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
  • 13、1.陷入为难的境地。
  • 14、1.佛教语。"受具足戒"或"受具戒"的略语。具足戒,指比丘所受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所受之五百戒。
  • 15、1.遭受贫困。
  • 16、1.接受爵。爵,古代酒器。因亦以受爵指饮酒。 2.接受爵位。
  • 17、1.好看。
  • 18、1.遭受痛苦。
  • 19、1.接受土块。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子,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故渎东径五鹿之野﹐晋文公受块于野人﹐即此处矣。"后用为受天赐之典。
  • 20、1.吃亏,受损失。
  • 21、1.受到劳累,消耗精力气力。也常用做客气话。
  • 22、1. 着凉;受凉。
  • 23、1.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祭馀之肉归致皇帝,以雰刄叫受厘。"厘"即"胙",祭馀之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汉唯祭天地五畤,皇帝不自行,祠还致福。"司马贞索隐引应劭云:"厘,祭余肉也。"《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则以"厘"为"禧"之借字,言受神之福,与此说异。
  • 24、1.接受别人的敬礼。 2.接受别人的礼物。

禀受的相关查询

禀受的意思解释、禀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