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ánɡ dì  ]
  • ㄔㄤˊ ㄉ一ˋ
  • IPK SVI

常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木名。《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序:“常棣,燕兄弟也。”后因以常棣喻兄弟。《新唐书·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常棣之华',《小雅》第四篇,宴兄弟之诗也。'唐棣之华',逸诗也。今人论兄弟事,多引棠棣为言。而因常误唐,间有书唐棣者。及考《尔雅》诸书,乃知常棣,棣也,子如樱桃,可食;唐棣,栘也,似白杨,凡木之华,皆先合而后开,惟此花先开而后合,故曰偏其反,而反则不亲矣,岂可以比兄弟乎?”一说即郁李。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郁李》。

引证解释

⒈  木名。一说即郁李。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郁李》。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序:“常棣,燕兄弟也。”
后因以常棣喻兄弟。 《新唐书·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常棣之华’,《小雅》第四篇,宴兄弟之诗也。‘唐棣之华’,逸诗也。今人论兄弟事,多引棠棣为言。而因常误唐,间有书唐棣者。及攷《尔雅》诸书,乃知常棣,棣也,子如樱桃,可食;唐棣,栘也,似白杨,凡木之华,皆先合而后开,惟此花先开而后合,故曰偏其反,而反则不亲矣,岂可以比兄弟乎?”

国语辞典

⒈  郁李的别名。参见「郁李」条。

⒉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常棣,燕兄弟也」首章二句为:「常棣之华 ,鄂不韡韡。」常,棠之假借,常棣即棠棣,亦即唐棣也,马端临说。

⒊  比喻兄弟。也作「棠棣」。

《新唐书·卷一三二·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

常棣(chang di)同音词

  • 1、尝敌[chánɡ dí ]

    1.亦作"嘗敌"。 2.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

  • 2、尝禘[chánɡ dì ]

    1.《国语.鲁语上》:"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韦昭注:"秋祭曰尝,夏祭曰禘,冬祭曰蒸,春祭曰享"。后因以"尝禘"泛指祭祀。

  • 3、唱第[chànɡ dì ]

    1.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2.指进士及第。

  • 4、长狄[chánɡ dí ]

    1.亦作"长翟"。 2.春秋时狄族的一支﹐传说其人身材较高﹐故称。 3.借指外国侵略者。

  • 5、长笛[chánɡ dí ]

    气鸣乐器。管身原为木制,故名“木管乐器”,今多为金属,相沿仍称“木管乐器”。管身早期略呈圆锥形,1832年经德国人勃姆改为圆柱形,装有杠杆式音键,发音清澈。广泛用于管弦乐、军乐的演奏以及独奏、重奏等。

  • 6、长递[chánɡ dì ]

    1.犹长逝。

  • 7、场地[chǎnɡ dì ]

    1.适应某种需要的空地。如体育﹑施工﹑堆物的地方。

常棣词语接龙

  • 1、1.亦作"棣蕚"。 2.比喻兄弟。
  • 2、1.见"棣萼"。
  • 3、1.《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
  • 4、1.蔷薇科。落叶灌木。叶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重锯齿。暮春开花,金黄色,单生于短枝顶端。栽培供观赏。 2.《诗.小雅》有《常棣》篇,《诗序》谓为召公宴兄弟所作。常棣,亦作"棠棣",又作"棣棠"。因以"棣棠"喻兄弟。
  • 5、1.通达,贯通。
  • 6、1.谓兄弟友爱。
  • 7、1.通达,顺畅。
  • 8、1.雍容闲雅貌。
  • 9、萼牓1.谓兄弟同榜。
  • 10、华增映棣华:指兄弟;映:光辉。比喻兄弟友爱,互增光辉。
  • 11、慸介1.见"慸葪"。
  • 12、慸芥1.见"慸葪"。
  • 13、踶踣1.跪倒。
  • 14、踶触1.踢撞。
  • 15、踶趹1.用蹄踢。后引申指用脚踢。
  • 16、踶蹶1.用蹄踢。
  • 17、踶马1.一种烈性马。常用后蹄踢人。
  • 18、踶啮1.亦作"踶囓"。 2.踢咬。
  • 19、踶囓1.见"踶啮"。
  • 20、踶跂1.用尽心力,勉力行之的样子。
  • 21、低捋1.卑贱的(职务)。捋,低劣。
  • 22、低落向下降:情绪低落。
  • 23、低眉1.低着头。 2.谦卑顺服貌。 3.抑郁不伸貌;愁苦貌。
  • 24、低迷低落,多形容经济萧条,不景气:销售~|~的市场。

常棣的相关查询

常棣的意思解释、常棣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