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ào pǔ  ]
  • ㄅㄠˋ ㄆ一ㄠˊ
  • RQN SHY

抱朴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抱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抱朴”。

⒉  持守本真,不为外物所诱惑。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猥使良才抱朴而逃,踰越山河,沉沦 荆 楚,所谓往而不反者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未若长疎散,万事恒抱朴。”
清 谭献 《明诗》:“有道术者,依仁据义,履中蹈和,则上合六义;怀才抱朴,言志永言,则旁通九流。”

⒊  抱住树皮。见“抱朴”。

《文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李善 注引《苍颉篇》:“朴,木皮也。”

国语辞典

⒈  守住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也作「抱朴」。

《老子·第一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⒉  抱,附也。朴,木皮也。抱朴指依附木皮。

《文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抱朴(bao pu)同音词

  • 1、宝璞[bǎo pú ]

    1.指宝玉。

  • 2、抱璞[bào pú ]

    1.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山之下,泪尽继之以血。文王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2.战国齐宣王欲用颜斶,斶辞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抱朴词语接龙

  • 1、朴实爽直:生性朴直|朴直者近忠。
  • 2、1.质朴,纯真,不矫饰。
  • 3、1.质朴勇猛。
  • 4、1.朴实忠诚。
  • 5、1.朴实厚重。
  • 6、1.种猪。
  • 7、1.附着坚固貌。 2.指附着丛生貌。
  • 8、①质朴真率:禀性朴拙。 ②古朴不加修饰:器物朴拙。
  • 9、1.亦作"朴斫"。 2.砍斫;削治。
  • 10、1.削治;治理。
  • 11、1.简陋狭小。
  • 12、1.质朴鄙野。有时用为谦词。
  • 13、1.朴实忠诚。
  • 14、1.击挞。
  • 15、1.柞木椽子。
  • 16、1.质朴淳厚。
  • 17、1.淳朴。
  • 18、1.质朴而不文饰之辞。
  • 19、1.质朴而憔悴。
  • 20、1.朴实恬淡。
  • 21、1.古时武器,一种刀身窄长,刀柄较短的刀。双手使用。
  • 22、窄长有短柄的刀,双手使用。
  • 23、1.不锋利。 2.质朴,不敏捷。
  • 24、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抱朴的相关查询

抱朴的意思解释、抱朴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