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án hàn  ]
  • 一ㄢˊ ㄏㄢˋ
  • OO IC

炎汉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汉。

⒉  传说上古炎帝为汉族祖先,因称中国或汉族为炎汉。

引证解释

⒈  汉 自称以火德王,故称 炎汉。

三国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师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载聪……受禪 炎汉,临君万邦。”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自 炎汉 中叶,厥涂渐异。”
李周翰 注:“汉 火德,故称炎。”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噫大块之气,歌 炎汉 之风。”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子真 实吾祖,耿介仕 炎汉。”

⒉  传说上古 炎帝 为 汉 族祖先,因称 中国 或 汉 族为 炎汉。

唐玄宗 《封东光公主制》:“炎汉 盛礼,蕃国是和。”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于现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俨然居 炎汉 ‘摩登女郎’之列。”

国语辞典

⒈  因汉代以火德王,故称为「炎汉」。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自炎汉中叶,厥突渐异。」
唐·李白〈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噫大块之气,歌炎汉之风。」

⒉  传说炎帝为汉族祖先,故称中国或汉民族为「炎汉」。

唐·元宗〈封东光公主制〉:「炎汉盛礼,蕃国是和。」

炎汉(yan han)同音词

  • 1、顑颔[yàn hàn ]

    1.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 2、雁翰[yàn hàn ]

    1.指雁的翅膀。

  • 3、严寒[yán hán ]

    指气候非常寒冷:北方是严寒之地。

  • 4、严悍[yán hàn ]

    1.严厉强悍。

  • 5、颜汗[yán hàn ]

    1.汗颜﹐羞愧。

  • 6、唁函[yàn hán ]

    1.对遭丧事者表示慰问的书信。

  • 7、弇汗[yǎn hàn ]

    1.即障泥﹐亦称防汗。垂于马腹两侧﹐用以遮挡尘土。

  • 8、酽寒[yàn hán ]

    1.酷寒,严寒。

  • 9、炎旱[yán hàn ]

    1.炎热干旱。

  • 10、炎暵[yán hàn ]

    1.炎热干旱。

炎汉词语接龙

  • 1、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 2、1.即汉高祖刘邦。
  • 3、1.指汉朝的皇位和国统。
  • 4、1.竹的一种。
  • 5、1. 汉朝君主。如: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6、1.汉水水边;汉水。 2.银河。
  • 7、1.汉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汉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 8、1.汉代风格的篆书。
  • 9、①男子。 ②〈方〉丈夫。
  • 10、记录汉语的文字。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 11、①汉族的姓。 ②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 12、1.汉代的业绩。
  • 13、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 14、1.燕的一种。 2.指汉成帝后赵飞燕。
  • 15、1.汉官威仪。泛指中国礼仪制度。
  • 16、1.银河边。
  • 17、1.汉代《易》学。汉《易》有今古文之分。西汉今文《易》主要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专讲阴阳﹑灾异及谶纬。东汉盛行古文费氏《易》,以郑众﹑马融﹑荀爽﹑郑玄为代表,专讲象数﹑消息﹐以论人事吉凶。其中,郑玄注《易》,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及谶纬说,而成为两汉总结性《易》学。
  • 18、1.汉水南岸。 2.县名。在陕西省南部。后汉置汉阴县。
  • 19、1.即汉高祖刘邦。
  • 20、1.见"汉皋"。
  • 21、1.指汉扬雄校书之天禄阁。亦借指扬雄。
  • 22、1.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 23、1.汉代的边关。亦泛指边关。
  • 24、1.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炎汉的相关查询

炎汉的意思解释、炎汉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