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ōnɡ shì  ]
  • ㄏㄨㄥ ㄕˋ
  • OAWY SYM

烘柿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烘柹”。

⒉  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使其自然红熟,谓之“烘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烘柹”。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使其自然红熟,谓之“烘杮”。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 唐邓 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土人谓之烘柿者,非用火,乃用此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柹》:“烘柹,非谓火烘也。即青緑之柹,收置器中,自然红熟如烘成,涩味尽去,其甘如蜜。”

烘柿(hong shi)同音词

  • 1、薨逝[hōnɡ shì ]

    1.犹薨殂。

  • 2、弘誓[hónɡ shì ]

    1.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

  • 3、虹势[hónɡ shì ]

    1.虹的气势。

  • 4、烘柹[hōnɡ shì ]

    1.见"烘杮"。

  • 5、鸿施[hónɡ shī ]

    1.犹鸿恩。

  • 6、鸿誓[hónɡ shì ]

    1.隐逸的志愿。

  • 7、宏识[hónɡ shí ]

    1.广博的学识;高明的见解。 2.指学识广博﹑见解高明的人。

  • 8、哄士[hǒnɡ shì ]

    1.古代官吏出行时,为之开道前引,喝止行人的侍从。

  • 9、哄市[hǒnɡ shì ]

    1.闹市。

  • 10、红实[hónɡ shí ]

    1.红色果实。

烘柿词语接龙

  • 1、1.亦作"柿饼"。亦作"?饼"。 2.别名白柿﹑柿花。用柿子制成的饼状食品。味甜美。
  • 2、1.亦作"柹蒂"。 2.见"柿蔕"。
  • 3、1.亦作"柹蒂"。柿子与茎﹑叶相连的部分。可入药。 2.绫的一种。
  • 4、1.亦作"柹糕"。亦作"?糕"。 2.以糯米﹑干柿捣粉蒸制而成的食品。
  • 5、1.柿饼的别名。详"柿饼"。
  • 6、1.亦作"柿盘"。 2.指柿树的根。
  • 7、1.亦作"柹漆"。 2.椑柿捣碎所浸出的汁液。因涂附物上可防腐御湿,多用以漆涂器物,故称。
  • 8、1.亦作"柹霜"。亦作"?霜"。 2.柿饼晒干后,表面渗出的白霜。味甜,可入药,治喉痛﹑咳嗽等。
  • 9、1.柿树的叶子。经霜即红。诗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2.《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后常用"书柿叶"为勤苦习字的典故。 3.绫名。
  • 10、1.柿子树。 2.柿子树的果实。
  • 11、膏儿1.柿子制成的糊状食品。
  • 12、子椒1.辣椒的一个品种。果实近球形,略扁,表面有纵沟,形似柿子。味不很辣,略带甜味,是普通蔬菜。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 13、子金1.指汉代金币马蹄金。因其形如干柿,故称。
  • 14、事繇1.见"事由"。
  • 15、事要1.指权柄。 2.事情的要领﹑要旨。 3.重要的事情。
  • 16、事业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 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 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 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 17、事宜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研究干部任免事宜。
  • 18、事义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2.事理;情理。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4.指典故的意义。
  • 19、事役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 20、事意1.事情的意义。 2.用意;意图。 3.犹事情,事务。
  • 21、事因1.事情的原委﹑因由。
  • 22、事用1.使用;应用。 2.犹干练。
  • 23、事由①事情的原委、来由:不问事由,即加训斥。 ②公文用语。指公文的主要内容。
  • 24、事证1.物证,证据。

烘柿的相关查询

烘柿的意思解释、烘柿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