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ú sù fú zuì  ]
  • 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 FPGC QES WDY LHD
  • 成语

觳觫伏罪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国语辞典

⒈  惶恐的认罪。

《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成语解释

觳觫伏罪

觳觫伏罪(hu su fu zui)同音词

  • 1、縠觫伏罪[hú sù fú zuì ]

    縠觫:害怕颤抖的样子。十分害怕,浑身颤抖地表示认罪。

觳觫伏罪词语接龙

  • 1、1.罪罚。 2.罪行的责任。
  • 2、1.佛教谓罪孽能障碍诸善﹐因称为"罪障"。
  • 3、1.古代官吏因罪降调或流放。
  • 4、1.指犯罪的迹象。
  • 5、1.犯罪的证据。
  • 6、1.治罪;以罪处死。
  • 7、1.主犯。
  • 8、罪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诬陷罪的罪状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在日常语言中,用以指犯罪行为的具体状况,如说:“该犯的罪状令人发指”。
  • 9、1.归罪;连坐。
  • 10、1.罪状;罪名。
  • 11、1.罪责毁谤。
  • 12、1.罪恶的报应。
  • 13、1.刑罪。
  • 14、1.因罪被黜。
  • 15、罪行和过错。
  • 16、1.犯罪作恶的同伙。
  • 17、1.犹诬赖。
  • 18、1.佛教语。谓拔脱引渡于罪孽之中。
  • 19、1.指犯罪的行为。 2.指坏事﹐错事。
  • 20、1.惩办;处罚。
  • 21、1.罪罚。
  • 22、亦称“犯人”。被法院定罪处刑,而且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
  • 23、1.因罪流放。
  • 24、1.罪责;过失。

觳觫伏罪的相关查询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觳觫伏罪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