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ì zhì  ]
  • ㄓˋ ㄓˋ
  • ETY ETY
  • AA式

豸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兽脊隆起然后伸长貌。

引证解释

⒈  兽脊隆起然后伸长貌。

《说文·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
段玉裁 注:“凡兽欲有所伺杀,则行步详寀,其脊若加长。豸豸然,长貌,文象其形也。”
清 宋育仁 《<说文解字>部首笺正》:“今观猫之捕鼠,蛇之螫人,皆先曲体,然后舒脊直向前,即豸豸之义也。”

豸豸(zhi zhi)同音词

  • 1、置质[zhì zhì ]

    1.犹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质﹐通"贽"。 2.派遣人质作担保﹐以示信守盟约或臣服。

  • 2、雉贽[zhì zhì ]

    1.亦作"雉雉"。 2.古代士朝见天子或士与士相见时执雉为贽。见《书.舜典》﹑《礼记.曲礼下》﹑《仪礼.士相见礼》及其注疏。后遂指拜访﹑相见时所持赠之礼品。

  • 3、雉雉[zhì zhì ]

    1.杂陈貌。

  • 4、至知[zhì zhī ]

    1.最高的智慧;最有智慧的人。知﹐通"智"。

  • 5、至至[zhì zhì ]

    1.谓达到道的最高境地。

  • 6、至治[zhì zhì ]

    1.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 2.最好的治理。

  • 7、指擿[zhǐ zhì ]

    1.用手指抓搔。

  • 8、枝指[zhī zhǐ ]

    1.大拇指旁歧生之指。

  • 9、枝洔[zhī zhǐ ]

    1.河流分支处的小洲。

  • 10、植植[zhí zhí ]

    1.草木丛立貌。

豸豸词语接龙

  • 1、1.指御史台一班官员。
  • 2、1.旧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其前胸﹑后背缀有金线或采丝绣成的补子,图形为獬豸,故称。
  • 3、1.犹豸绣。
  • 4、1.即獬豸冠。 2.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 5、1.獬豸的角。獬豸,古代传说中神兽。生一角,能别曲直,触邪佞。 2.见"豸角冠"。
  • 6、1.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 7、1.指古代御史大夫一类官员佩戴的玉饰。
  • 8、1.古时监察﹑执法官所穿的绣有獬豸图案的官服。 2.借指监察﹑执法官。
  • 9、1.古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2.借指御史。
  • 10、1.刻有獬豸形的发簪,古代监察﹑执法官所用。
  • 11、1.兽脊隆起然后伸长貌。
  • 12、1.旧时对我国北方貉等少数民族的贬称。
  • 13、角冠1.即獬豸冠。
  • 14、茝若1.汉宫殿名。在未央宫内。 2.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
  • 15、茝药1.即白芷。
  • 16、捗攎1.收乱草。
  • 17、捗摅1.收敛。
  • 18、絺葛1.葛布。
  • 19、絺褐1.麻布短衣。
  • 20、絺绘1.见"絺句绘章"。
  • 21、絺巾1.细葛布巾。
  • 22、絺纩1.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
  • 23、絺冕1.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
  • 24、絺裘1.指夏衣与冬衣。

豸豸的相关查询

豸豸的意思解释、豸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