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uān ɡuō  ]
  • ㄒㄨㄢ ㄍㄨㄛ
  • KP BTD

喧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闹声刺耳。

引证解释

⒈  谓闹声刺耳。

晋 郭璞 《江赋》:“千类万声,自相喧聒。”
《南史·僧昭传》:“僧昭 曰:‘王欢已阑,今恣汝鸣。’即便喧聒。”
清 袁枚 《新齐谐·顾尧年》:“病者曰:‘外有 钱塘 袁某官 喧聒於门,我怖之不能去。’”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朝耕而暮穫,一施而十报,譬若沽酒市脯,喧聒以责之贷者,又取倍称之息焉。”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晨梦》:“天一亮,小孩子就醒,象鸟儿似地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地催我起身。”
喧嚣刺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国中口语籍籍” 唐 颜师古 注:“籍籍,諠聒之意。”

喧聒(xuan guo)同音词

  • 1、旋锅[xuán ɡuō ]

    1.温酒器。

  • 2、諠聒[xuān ɡuō ]

    1.喧嚣刺耳。

  • 3、悬国[xuán ɡuó ]

    1.远在京畿之外的封国。

喧聒词语接龙

  • 1、1.聒噪。
  • 2、1.声音动地。
  • 3、(声音)嘈杂刺耳。
  • 4、1.多言喧扰貌。引申有愚而拒善自用之意。 2.象声词。 3.即聒聒儿。
  • 5、1.扰人的叫声。
  • 6、1.犹扰乱。亦指声音震耳。
  • 7、1.犹聒扰。
  • 8、1.犹淘气。
  • 9、1.犹打扰。多用为表示谢意的谦词。
  • 10、1.声音震天。
  • 11、1.犹聒帐。
  • 12、1.唠叨;啰嗦。
  • 13、〈方〉声音杂乱;吵闹。
  • 14、1.谓通宵宴饮﹐管弦齐作。
  • 15、1.虫名。纺织娘的别称。
  • 16、1.本谓叫得很响﹐后亦用以形容非常出色。
  • 17、焦焦1.犹言哇哇乱叫。形容吵嚷声。
  • 18、国手精通某种技能(如医道、棋艺等)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指入选国家队的选手。
  • 19、国书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或公使)时,由国家元首写给驻在一国元首的文书。大使(或公使)只有在向所驻国呈递国书以后,才能得到国际法所赋予的地位。
  • 20、国姝1.犹国色。指姿容极美的女子。
  • 21、国术指我国传统的武术。
  • 22、国税1.国家征收的租税。
  • 23、国祀1.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
  • 24、国嗣1.皇位继承人。

喧聒的相关查询

喧聒的意思解释、喧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