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ìn rǎn  ]
  • ㄐ一ㄣˋ ㄖㄢˇ
  • IVP IVS
  • 动词

浸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逐渐沾染。

inoculate;

引证解释

⒈  逐渐感染;逐渐沾染。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故曰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燬而不能使无坚;苟无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繇。”
唐 张九龄 《敕处分县令》:“或以烦碎而不专意,或以僻远而不畏法,浸染成俗,妨夺为常。嗷嗷下人,於何寄命?”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尚念因而化之,亦既去其尤者。而宰臣等惧其浸染,未克澄清。”
明 高攀龙 《说类·困学记》:“而最受病处,在自幼无小学之教,浸染世俗,故俗根难拔。”

国语辞典

⒈  逐渐沾染。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故曰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毁而不能使无坚。苟无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
唐·张九龄〈敕处分县令〉:「或以循己而贪婪,或以畏法而巽愞,浸染成俗,妨夺为常。」

感化

英语翻译

to be contaminated, to be gradually influenced

德语翻译

contaminer, souiller, imprégner, infiltrer, influencer

法语翻译

unter allmählichem Einfluß v. etwas , v. jmd , etw. allmählich beeinflußt werden (Adj)​, Imprägnation (S, Chem)​

浸染(jin ran)同音词

  • 1、仅然[jǐn rán ]

    1.谓才能够如此,勉强能如此。

  • 2、尽然[jìn rán ]

    完全这样(用于否定式):未必~ ㄧ你以为他说的都是事实?不~吧。

  • 3、烬燃[jìn rán ]

    1.焚烧。

  • 4、斤然[jīn rán ]

    1.斤斤然。谨慎貌。

  • 5、寖染[jìn rǎn ]

    1.相互影响;熏染,熏陶。

  • 6、矜然[jīn rán ]

    1.自尊自大﹐自以为是。

浸染词语接龙

  • 1、1.染色的事务。
  • 2、1.插手,参与。
  • 3、1.古代掌管染事的官署。
  • 4、1.形容变白。
  • 5、1.将丝染色。喻受人熏陶感化。
  • 6、1.指着过色的生绢。
  • 7、1.用牲畜血﹑桐油﹑树脂﹑化学药剂等浸染渔网。处理后的网衣具有一定的抗腐性能﹑颜色和硬度等,可延长使用期限,并能提高捕获量。
  • 8、1.见"染污"。
  • 9、1.指印染的织物。
  • 10、1.冉溪的别名。柳宗元改为愚溪。在湖南零陵县西南。
  • 11、1.习染。 2.熏染而成的风气。
  • 12、1.染五色。
  • 13、1.谓润色删改。 2.指服缁衣﹑削发,出家为僧。
  • 14、1.渲染描绘。
  • 15、1.中国画技法的名称。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画面。
  • 16、1.沾染香气。
  • 17、1.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 18、1.涂漆彩绘之车。
  • 19、1.将羽毛染彩。古代用以饰旌旗及王后之车。
  • 20、1.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以享诸大夫,其子子公欲食,不与,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去。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染鼋"喻指非分的奢望。
  • 21、1.古代宫内掌染事的官署。
  • 22、1.染过色的帛。
  • 23、1.谓印刷。
  • 24、《左传·宣公四年》载:郑灵公请大家吃甲鱼,却故意不给宋子公吃。宋子公就用手指伸到锅里蘸点汤尝尝味。后用“染指”比喻分得不该得到的利益。

浸染的相关查询

浸染的意思解释、浸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