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ōu zhī  ]
  • ㄉㄡ ㄓ
  • FTJB TD

都知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⒉  教坊歌师。

⒊  五代、宋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

⒋  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
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

⒉  教坊歌师。

《宋史·乐志十七》:“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

⒊  五代、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

《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杨彦温 )。”
《宋史·职官志六》:“﹝骑军﹞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太祖 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

⒋  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店都知,説一和,道:‘国家修造了数载餘过,其间盖造的非小可,想天宫上光景,赛他不过。’”
《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店都知见贵人许多日不曾见得 符令公,多口道:‘官人,你枉了日逐去俟候, 李 部署要钱,官人若不把与他,如何得见 符令公 ?’”

都知(dou zhi)同音词

  • 1、斗志[dòu zhì ]

    战斗的意志:激励~ㄧ~昂扬。

  • 2、斗智[dòu zhì ]

    用智谋争胜。

  • 3、陡直[dǒu zhí ]

    坡度大,几乎垂直:山崖陡直|在陡直的山路上攀登。

  • 4、豆汁[dòu zhī ]

    ①(~儿)制绿豆粉时剩下来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②〈方〉豆浆。

  • 5、豆枝[dòu zhī ]

    1.豆类作物刚收获尚未脱粒的植株。

都知词语接龙

  • 1、1.赏识喜爱。
  • 2、1.一种陈述事由﹑传递通知的帖子。
  • 3、1.犹知己,好友。
  • 4、1.知道具体器物的构成。 2.赏识,器重。
  • 5、1.智慧技巧。 2.智谋巧诈。
  • 6、1.知趣。
  • 7、1."知识青年"的简称。
  • 8、1.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2.特指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 3.领情。
  • 9、1.《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名丘,作《春秋》,后世遂以"知丘"为对作者及其作品深为理解的典故。
  • 10、①识趣;知进退,不惹人讨厌:不知趣|他很知趣,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 ②领略情趣:小娘子也有时回敬几件知趣的东西。
  • 11、1.知道权衡轻重。 2.懂得权变。 3.犹掌权。
  • 12、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2.谓懂人事。 3.谓懂得人事变化之道。
  • 13、1.才智聪明。
  • 14、1.赏识。
  • 15、1.知所省察或省悟。
  • 16、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 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 17、1.才智之士。
  • 18、1.通晓事理;懂事。 2.主管事务。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宋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民国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4.官名。明清时代的属官名。明清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 19、1.才智方略。
  • 20、1.寺院中职事僧的一种职称。
  • 21、1.识大体。
  • 22、1.知州和通判的并称。
  • 23、1.犹知几。
  • 24、1.犹知道。

都知的相关查询

都知的意思解释、都知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