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ùn xiù  ]
  • ㄐㄨㄣˋ ㄒ一ㄡˋ
  • WWYN TB

儁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容貌清秀漂亮;秀美。

她生得美貌俊秀。

well-favored;

引证解释

⒈  才识出众的人。

《北史·庾道传》:“﹝ 庾道 ﹞及至 洛阳,环堵弊庐,多与儁秀交旧,积二十餘岁,殊无宦情。”

⒉  才识出众。

《新五代史·杂传·王仁裕》:“年二十始就学,而为人儁秀,以文辞知名 秦 陇 间。”

国语辞典

⒈  才智杰出的人。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丑恶

⒉  容貌秀美。

如:「丰姿俊秀」。

⒊  清代称无出身的汉人。

《清会典·卷七·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满州蒙古汉军曰闲散,汉曰俊秀。」

儁秀(jun xiu)同音词

  • 1、钧修[jūn xiū ]

    1.全面安排。

  • 2、俊秀[jùn xiù ]

    清秀美丽:容貌~。

  • 3、峻秀[jùn xiù ]

    1.高峻秀丽。 2.指书法挺拔秀丽。

  • 4、峻岫[jùn xiù ]

    1.深山峻岭。

  • 5、隽秀[jùn xiù ]

    1.亦作"隽秀"。 2.优异出众。 3.指优异出众者。 4.清雅秀丽。

  • 6、馂羞[jùn xiū ]

    1.犹进食。

儁秀词语接龙

  • 1、1.优异俊美之士。
  • 2、1.美好特出;秀丽挺拔。
  • 3、1.汉光武帝刘秀所佩剑名。
  • 4、1.陡峻的崖壁。
  • 5、1.前足有秀丽文采的良马。
  • 6、①优秀人才:闻其秀才,召置门下。也泛指读书人:其(指仲永)诗以养父母,收宗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汉以后荐举人员科目之一。唐初于科举考试中设秀才科,后成为对一般读书人的通称。明清两代对府、州、县学中的生员也称为秀才。
  • 7、1.秀才。
  • 8、1.茂盛之草。
  • 9、1.优异的人才。
  • 10、1.清秀明达。
  • 11、1.秀丽明澈。
  • 12、1.美好特出。
  • 13、1.秀美精纯。
  • 14、1.俊秀通达。
  • 15、1.美而大。
  • 16、1.美德。
  • 17、1.年老秃顶。
  • 18、1.秀美的花萼。
  • 19、1.大耳。
  • 20、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2.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3.形容诗文书法俊逸不群。 4.形容山势秀美挺拔。
  • 21、1.高峻秀美的山峰。
  • 22、1.开花结实。
  • 23、1.秀美的风格。
  • 24、1.不凡的气质。

儁秀的相关查询

儁秀的意思解释、儁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