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àn hào  ]
  • ㄐ一ㄢˋ ㄏㄠˋ
  • WAQJ KG

僭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冒用帝王的称号。超越本分的封号。

引证解释

⒈  冒用帝王的称号。

《汉书·扬雄传下》:“诸儒或讥以为 雄 非圣人而作经,犹 春秋 吴 楚 之君僭号称王,盖诛絶之罪也。”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逆贼 宋建,僭号 河首,同恶相救,并为脣齿。”
李善 注引《魏志》:“初, 陇西 宋建,自称 河首 平汉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里中有峻岭,号曰 王岭,相传 彭玗 反于 吉州,僭号称王, 南唐 遣兵征之, 彭玗 数败,遂退保於此以死守。”
《三国演义》第九八回:“孙权 不久必将僭号称尊,如称尊号,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
清 俞正爕 《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朱一贵 以 康熙 六十年四月僭号 永和。”

⒉  超越本分的封号。

《汉书·师丹传》:“故 定陶太后 造称僭号,甚悖义礼。”

国语辞典

⒈  冒用帝王的尊号。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南吴伊何,僭号称王。」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上。」

僭号(jian hao)同音词

  • 1、见好[jiàn hǎo ]

    (病势)有好转。

  • 2、贱号[jiàn hào ]

    1.谦称自己的名号。

  • 3、减耗[jiǎn hào ]

    1.亦作"减耗"。 2.减少,损耗。

  • 4、奸豪[jiān háo ]

    1.亦作"姧豪"。亦作"奸豪"。 2.指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之人。

  • 5、健毫[jiàn háo ]

    1.刚健的笔。谓善于为文。

  • 6、建号[jiàn hào ]

    1.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

  • 7、尖毫[jiān háo ]

    1.毛笔。

  • 8、兼毫[jiān háo ]

    用羊毫和狼毫在一起制造的毛笔(羊毫较软,狼毫较硬,兼毫适中)。

  • 9、剑号[jiàn hào ]

    1. 符号+,象征性地用来标志一个死者的姓名和作为一组参照符号中的第二个符号。

  • 10、笺毫[jiān háo ]

    1.纸笔。

僭号词语接龙

  • 1、1.力竭声嘶地啼哭。
  • 2、1.科举考试时﹐号子中供生员答卷兼睡觉用的木板。
  • 3、1.见"号擗"。
  • 4、军队中管吹号的士兵。
  • 5、簿1.犹今之登记簿。
  • 6、①以某种名号著称:四川~天府之国。 ②对外宣称;名义上称做:敌人的这个师~一万二千人,实际上只有七八千。
  • 7、1.犹言辞﹑辞令。
  • 8、1.军中夜间传达号令时所用的灯。 2.指船舶上用来表明夜间航行﹑作业等状态的灯。
  • 9、1. 人们认为起源于凯尔特但流行于英国的单簧管乐器,由木质或骨质间有指孔的管身以及号角式号口和嘴子构成。
  • 10、1.指带有机密性的通知。
  • 11、1.痛哭颠蹶。
  • 12、旧时指传达室或做传达工作的人。
  • 13、1. 从前有地位爵位或有资产的人赐给家臣、侍从穿戴的有特色的有鉴别性的衣服—尤其是在战争中服役时穿戴的。
  • 14、1.传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黄帝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
  • 15、1.即号衣。
  • 16、1.象声词。表示哀切。
  • 17、1.哀号哭喊;大声叫唤。语出《诗.大雅.荡》:"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 18、1.烽火;旧时军中为传信号而举的火。
  • 19、1.旧称官衙正在审理的案件。 2.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 20、古时军队中传达命令的管乐器,后世泛指喇叭一类的东西◇石油大会战的~吹响了。
  • 21、大声叫:她一面哭,一面~着。
  • 22、1.号叫﹐号呼。
  • 23、1.古人守夜击鼓传告以相儆戒。
  • 24、1.明代试士时﹐于考场中设置的监视人员。清仍之而失其实﹐但供役使而已。 2.即教军。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贵州﹐由白莲教组织和领导的苗汉两族农民起义军﹐以旗帜﹑服装的色别﹐分为红号﹑黄号﹑白号三支。1855年(咸丰五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间﹐曾先后在平越﹑遵义﹑铜仁﹑思南等处﹐略地占城﹐声势浩大。清政府调席宝田﹑唐炯率湘川军入黔﹐疯狂屠杀﹐号军首领刘义顺被俘﹐牺牲于成都﹐起义失败。

僭号的相关查询

僭号的意思解释、僭号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