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ān zǔ  ]
  • ㄙㄢ ㄗㄨˇ
  • DG WWE

三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猪、鱼、肉脯。

引证解释

⒈  指猪、鱼、肉脯。

《礼记·玉藻》:“朝服以食,特牲三俎。”
郑玄 注:“三俎,豕、鱼、腊。”

国语辞典

⒈  豕、鱼、腊。

《礼记·玉藻》:「朝服以食,特牲三俎。」

三俎(san zu)同音词

  • 1、三足[sān zú ]

    1.见"三足乌"。

  • 2、三族[sān zú ]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

  • 3、三组[sān zǔ ]

    1.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仆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将梁侯﹐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 4、三祖[sān zǔ ]

    1.指三位祖先。 2.指三国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

  • 5、散卒[sàn zú ]

    1.指被击溃了的士兵。 2.零散的士卒。

三俎词语接龙

  • 1、俎和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俎豆之事|死乃俎豆之。
  • 2、1.剁成肉酱。 2.肉酱。
  • 3、1.见"俎几"。
  • 4、1.亦作"俎机"。 2.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 3.俎形如几,故称。切肉用的砧板。
  • 5、1.俎足中央的横木。
  • 6、1.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
  • 7、1.指祭祀用食品。因牲体置于俎上,故称。
  • 8、1.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因置于俎上,故称。
  • 9、上肉1.砧板上的肉,谓任人宰割,无可逃避。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后因以"俎上肉"比喻任人欺压蹂躏而无力反抗者。
  • 10、樽折冲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
  • 11、顇蹙1.憔悴不安。
  • 12、顇枯1.枯竭。
  • 13、顇奴1.羸弱的奴仆。
  • 14、顇族1.贫贱之族。
  • 15、綷蔡1.同"綷縩"。
  • 16、綷縩1.象声词。衣服摩擦声。
  • 17、綷粲1.同"綷縩"。
  • 18、綷疏1.五彩的刻画雕饰。
  • 19、綷咏1.犹合唱。
  • 20、倅介1.佐贰官。
  • 21、倅马1.副马,备用之马。 2.驸马都尉的别称。
  • 22、倅毛1.粹毛,纯色之毛。倅,通"粹"。
  • 23、倅然1.猝然,一下子。倅,通"猝"。
  • 24、倅厅1.州郡副职官员办公处所。

三俎的相关查询

三俎的意思解释、三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