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án línɡ  ]
  • 一ㄢˊ ㄌ一ㄥˊ
  • SQDY QWYC

檐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檐马。

引证解释

⒈  即檐马。参见“檐马”。

宋 施枢 《檐玉鸣》诗:“晓窗风细响檐铃,一曲云璈枕上闻。”

檐铃(yan ling)同音词

  • 1、严凌[yán línɡ ]

    1.谓严峻而有威势。

  • 2、严陵[yán línɡ ]

    1.即严光。光字子陵,省称严陵。东汉会稽馀姚人。少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秀即帝位后,光变姓名隐遁。秀遣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后人称他所居游之地为严陵山﹑严陵濑﹑严陵钓台等。诗文中常用其事。 2.即严陵濑。

  • 3、严令[yán lìnɡ ]

    1.严厉的命令。 2.严厉命令。

  • 4、炎灵[yán línɡ ]

    1.指以火德而王的汉宋王朝。 2.特指南明皇朝。

  • 5、炎岭[yán lǐnɡ ]

    1.炎热的五岭地区。

  • 6、延陵[yán línɡ ]

    1.古邑名。春秋吴邑,公子季札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江苏常州市。 2.借指季札。 3.汉成帝陵。 4.指汉成帝。 5.复姓。南朝宋有延陵盖。见《宋书.谢晦传》。

  • 7、延龄[yán línɡ ]

    1.长生;延长寿命。 2.即延龄客。指菊花。

  • 8、岩岭[yán lǐnɡ ]

    1.山岭。

  • 9、咽领[yān lǐnɡ ]

    1.咽喉与颈项。比喻形势险要处。

  • 10、烟岭[yān lǐnɡ ]

    1.亦作"烟岭"。 2.云烟缭绕的山岭。

檐铃词语接龙

  • 1、1.即碰铃。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形似小碗﹐两个为一副﹐左右手各持一个﹐相碰发音。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
  • 2、1.专指因受外力摇晃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有骡马系带的﹑儿童玩的或做服饰的。
  • 3、1.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
  • 4、①金属发声器。铃大铎小。用于警戒、斋醮、奏乐等:铃铎警耳。 ②铃铛。挂于牲畜颈间,或作儿童玩具、饰物: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铃铎。 ③挂于建筑物上的风铃:中门当途,铃铎虚悬。
  • 5、1.亦作"铃眊"。 2.一种毛羽结成的织物﹐四周缀铃。
  • 6、1.铜铃和旗旛。古代常并用于园中﹐以驱雀护花。
  • 7、1.亦作"铃合"。 2.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
  • 8、1.一种打击乐器。鼓框扁平﹐木制。一面蒙兽皮﹐周围嵌以若干小铜铃。演奏时﹐左手执鼓﹐悬空摇动﹐或用右手指﹑掌击之﹔用右拇指搓奏﹐可得震音。用于管弦乐队。 2.铃和鼓。
  • 9、1.见"铃阁"。
  • 10、1.唐代兵营的戒严﹑报警设施。其法是﹕在围在营房四周的木架上挂铃﹐当敌人接触它时会发出响声﹐以便禁戒﹑迎战。
  • 11、1.响箭。
  • 12、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开钟状小花﹐向下垂﹐形状像铃﹐白色。结浆果﹐红色﹐球形﹐可以入药。
  • 13、1.随从护卫人员。
  • 14、1.象声词。
  • 15、1.系有铃铛的马匹。
  • 16、1.见"铃毦"。
  • 17、1.缀有垂饰的风铃﹑鸾铃。
  • 18、1.系铃的绳索。唐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2.引申指警报﹑边警。
  • 19、1.即铃索。
  • 20、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2.借指巡逻﹑警卫。 3.摇铃击柝。 4.犹号令﹑纪律。
  • 21、1.指僧尼在铃﹑铎之类响器的伴奏之下诵经。
  • 22、1.指侍卫﹑门卒或仆役。 2.太守的敬称。
  • 23、1.即铃阁。
  • 24、1.旧时游走各处﹐手摇串铃召唤病家治病的医生。又称走方郎中。

檐铃的相关查询

檐铃的意思解释、檐铃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