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辟丸也。”后以“避丸”为暴君虐民取乐之典。
⒈ 后以“避丸”为暴君虐民取乐之典。
引《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 不君,厚歛以彫墙;从臺上弹人,而观辟丸也。”唐 李峤 《弹》诗:“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难忘。”《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崇臺歌管未停声,血溅朱楼起外兵;莫怪臺前无救者,避丸之后絶人行。”
1.犹傍晚。
1.亦作"痹顽"。 2.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1.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内弯曲的部分。
1. 手腕。
1.亦作"碧碗"。亦作"碧椀"。 2.琉璃碗。
1.见"碧盌"。
避丸的意思解释、避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