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í cǎi  ]
  • ㄕˊ ㄘㄞˇ
  • WYV ES

食采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食菜”。

⒉  享用封邑的租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食菜”。享用封邑的租赋。

《汉书·地理志下》:“周宣王 弟 友,为 周 司徒,食采於 宗周 畿内,是为 郑。”
《后汉书·冯鲂传》:“其先 魏 之支别,食菜 冯城,因以氏焉。”
《魏书·常景传》:“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周 泰伯 入 吴,其子孙有 牟氏 实佐 之族,益蕃支庶,食采於 解,遂别为 解氏。”

食采(shi cai)同音词

  • 1、食菜[shí cài ]

    1.吃蔬菜。 2.见"食采"。

  • 2、使才[shǐ cái ]

    1.运用与施展才华。

  • 3、时才[shí cái ]

    1.治世的才干。 2.指当时有才干的人。

  • 4、时材[shí cái ]

    1.应时的才能。 2.指应时的人材。

  • 5、蓍蔡[shī cài ]

    1.犹蓍龟,筮卜。 2.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 6、拾才[shí cái ]

    1.选取人才。

  • 7、拾菜[shí cài ]

    1.采撷野菜。唐代秦中一带习俗,二月二日,仕女于曲江拾菜,士民游观甚盛。参阅宋曾慥《类说》卷六引《秦中岁时记.拾菜》。

  • 8、识才[shí cái ]

    1.识见及才能。

  • 9、识裁[shí cái ]

    1.识见和气度。

  • 10、石材[shí cái ]

    1.柱下石础。 2.石料,供建筑或制造各种器具用的石质材料。

食采词语接龙

  • 1、1. 采集种子。
  • 2、1.入水取珠。
  • 3、1.见"采掇"。
  • 4、1.砍伐。
  • 5、1.犹雕琢。
  • 6、1.选拔。
  • 7、1.彩色丝带。
  • 8、1.仿效。
  • 9、①摘取: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选录:刘义庆氏采撷汉晋以来理言遗事,论次为书。
  • 10、1.有褶的彩色丝织品;彩结。
  • 11、1. 采访写作。如:新华社记者采写时,他仔细研究过这篇报道,可此刻,他还是一字不漏地听完这篇广播。
  • 12、1.砍柴。
  • 13、相信(某种事实)并用来作为处置的依据:被告的陈述证据不足。法庭不 ~。
  • 14、1.指彩色绣品。喻华美。
  • 15、1.收获储藏。
  • 16、1.古代的一种游戏。类似后来的选官图﹑升官图。
  • 17、1.彩色线。綖,同"线"。
  • 18、1. 从大量同类实物中抽取一部分做样品。如:三个月来,食品采样检查,卫生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 19、1.见"采药"。
  • 20、1.指彩色之衣。亦指未冠者之服。
  • 21、1.犹言摘取收割。
  • 22、1.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 23、又称“采地”。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 24、1.选择汲取。

食采的相关查询

食采的意思解释、食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