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ān xī sì zhèn  ]
  • ㄢ ㄒ一 ㄙˋ ㄓㄣˋ
  • PV SGHG LH QFHW

安西四镇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 龟兹、疏勒、于阗、焉耆 (一作 碎叶 )。始设于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 永徽 元年(公元650年)罢, 显庆 三年(公元658年)复。 咸亨 元年(公元670年)为 吐蕃 所陷,改 碎叶 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 吐蕃,复置 龟兹 疏勒、于阗、碎叶 四镇, 开元 七年(公元719年)弃 碎叶城 于 西突厥 十姓可汗,又改以 焉耆 为四镇之一。 安史 乱后陷于 吐蕃。

安西四镇词语接龙

  • 1、1.集镇。
  • 2、1.镇守安抚。
  • 3、1.使家宅安定。。
  • 4、1.镇守监察。 2.指专司镇守监察之人。
  • 5、1.医学上指用药物解除痉挛﹑震颤﹑角弓反张等症状。药剂中有镇痉剂﹐如阿托品。
  • 6、1.安抚﹐使安定。 2.见"镇静"。
  • 7、平稳,冷静:保持镇静|镇静果敢。
  • 8、1.镇守。
  • 9、1.古代将军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 2.清代总兵的俗称。
  • 10、1.镇守控制。
  • 11、1.犹镇守。
  • 12、1.坐镇统率。
  • 13、1. 出生、居住或有公民权的城镇的人。
  • 14、1.安定。
  • 15、1.周代指离王城四千五百里的区域。
  • 16、整天,从早到晚:镇日乱纷纷|幽窗镇日闻莺啼。
  • 17、1.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有饔人以一方石镇肉﹐视之﹐若有镌刻﹐试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铭﹐谢朓撰并书﹐其字如钟繇﹐极可爱。"后以"镇肉"借指未被人鉴识的珍宝奇物。
  • 18、1.堵塞。镇﹐通"填"。
  • 19、1.一地区内的主山。古称扬州的会稽山﹑青州的沂山﹑幽州的医无闾山﹑冀州的霍山为四镇﹐故称这些山为"镇山"。又因《周礼.春官.大司乐》将四镇与五岳并举﹐故亦称五岳为镇山。有祭祀四镇之制﹐表示安定四方。
  • 20、1.见"镇摄"。
  • 21、1.犹统摄。 2.亦作"镇慑"。以威力使畏服。 3.镇定﹐集中使不分散。
  • 22、1.压物的石块。 2.犹镇山。
  • 23、1.集镇﹔市镇。
  • 24、1.指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防守。 2.看护﹔守护。

安西四镇的相关查询

安西四镇的意思解释、安西四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