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ǎnɡ dào  ]
  • ㄈㄤˇ ㄉㄠˋ
  • YYT UT

访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⒉  寻访真人、道士。

引证解释

⒈  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⒉  寻访真人、道士。

《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
《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
《<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访道(fang dao)同音词

  • 1、防盗[fánɡ dào ]

    防止坏人进行盗窃:~门ㄧ节日期间要注意防火~。

  • 2、方道[fānɡ dào ]

    1.犹并道。谓在道路上并排行进。 2.指关于坤﹑地的道理﹑法则。

  • 3、放倒[fànɡ dǎo ]

    1.弄翻;使之倒下。 2.犹放下,停止。

访道词语接龙

  • 1、1.道士修道所居之室。
  • 2、1.语出《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后以"道肥"谓道义制胜,心安理得。
  • 3、1.路费;盘缠。
  • 4、1.道德风操。 2.谓超凡脱俗的风貌。 3.谓诸凡道家之教义及其生活实践等。
  • 5、1.谓赐道士以封号。
  • 6、1.道教与佛教的合称。
  • 7、1.佛教的事业。 2.僧道的服装。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 8、1.野草塞路而难于通行。
  • 9、1.清时道一级地方政府,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
  • 10、1.古代行政区域道的副长官。
  • 11、1.道德之纲要。 2.佛教语。修"八正道"的纲要。
  • 12、1.英语dog的音译。谓狗。
  • 13、1.治道的根本。 2.修道的根底。
  • 14、1.犹道观。
  • 15、1.道路旁边的水沟。
  • 16、1.女道士。
  • 17、1.称说古乐的道理。 2.称道古代;谈论过去。
  • 18、1.修道者的气质。
  • 19、1.叙说故旧之情。
  • 20、1.道教的庙。
  • 21、1.掌道教之官。 2.对僧道的敬称。
  • 22、1.道士戴的帽子。
  • 23、1.即道观。 2.指宫中藏书与着书之处。
  • 24、1.高尚的道德﹑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

访道的相关查询

访道的意思解释、访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