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ǐ dìnɡ  ]
  • ㄉ一ˇ ㄉ一ㄥˋ
  • OQ PGH

底定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达到平定。

⒉  引申指平定;安定。

引证解释

⒈  达到平定。底,一本作“厎”。

《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
蔡沉 集传:“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荡也。”

⒉  引申指平定;安定。

《周书·尉迟运传》:“东夏 底定,颇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并序》:“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
明 李贽 《与凤里》书:“一身漂泊,何时底定。”

国语辞典

⒈  平定。

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白羽一麾,黄鸟底定。」
《南史·卷四·齐高帝本纪》:「信宿之间,宣阳底定,此又公之功也。」

底定(di ding)同音词

  • 1、厎定[dǐ dìnɡ ]

    1.平治。 2.平定;安定。

  • 2、地丁[dì dīnɡ ]

    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地客"。

  • 3、谛定[dì dìnɡ ]

    1.审定。

底定词语接龙

  • 1、1.改正。
  • 2、1.一定的主张。 2.断定。
  • 3、树苗在苗圃里生长1-2年后移植到固定的地方,也指蔬菜秧苗生长到一定时间或程度后移植到田地里。
  • 4、1.固定的处所;止息之处。 2.停顿;止息。 3.犹定准。
  • 5、①把建筑工程的位置设在(某地):轿车总装厂~武汉。 ②固定的住址:他成年东跑西颠,没有个~。
  • 6、1.集中意志;专心。 2.立志;决意。
  • 7、1.拟定制度或法式。 2.确定的制度﹑规则。
  • 8、1.固定不变的性质。 2.固定的形态。 3.指固体物质。
  • 9、1.固定的住处。
  • 10、①(~儿)确定的标准:工作要有个~,不能各行其是。 ②一定;肯定:你看见了~满意ㄧ究竟派谁去,现在还没~。
  • 11、1.审定着录;写定。
  • 12、电动机和发电机中,跟转子相应而固定在外壳上的部分。
  • 13、1.固定的踪迹,住处。
  • 14、1.旧中国封建地租的一种。地主在出租土地时,规定佃户每年应交的确定数额的地租。
  • 15、审判机关认定某违法行为符合刑事法律规定的某个罪名。
  • 16、1.专为某人或某事制作(物品)。
  • 17、1.结为朋友。 2.停止;罢休。
  • 18、1. 轮廓或界限的清晰区分。如:一个清晰定界的问题。
  • 19、同‘订金’。
  • 20、集中视线:~细看。
  • 21、在某个地方固定地居住下来:回国~ㄧ~北京。
  • 22、①做最后决定:事情还没~,明天还可以再研究。 ②确定不移的形势:今年丰收已成~。
  • 23、1.一定的准则。 2.犹定所。
  • 24、1. 纺织时按规定的间隔放进或抽出。

底定的相关查询

底定的意思解释、底定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