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ǐ jīnɡ  ]
  • ㄌ一ˇ ㄐ一ㄥ
  • PYNN X

礼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

《汉书·儒林传·孟喜》:“父号 孟卿,善为《礼》、《春秋》…… 孟卿 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 喜 从 田王孙 受《易》。”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按当作“十七”
)篇。”按,所云《礼》、《礼经》、《礼古经》,即谓《仪礼》。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三礼》:“汉 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 汉 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合记而言,则曰《礼记》。 许慎、卢植 所称《礼记》,皆即《仪礼》与篇中之记,非今四十九篇之《礼记》也。其后《礼记》之名为四十九篇之记所夺,乃以十七篇之《礼经》别称《仪礼》。”

国语辞典

⒈  仪礼的别名。参见「仪礼」条。

⒉  礼拜佛经。

如:「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早上都会到佛堂礼经。」

礼经(li jing)同音词

  • 1、礼竟[lǐ jìnɡ ]

    1.谓服丧完毕。

  • 2、礼敬[lǐ jìnɡ ]

    1.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

  • 3、李靖[lǐ jìnɡ ]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随李孝恭征服萧铣,得岭南地区,任岭南道抚慰大使。后又助李孝恭镇压辅公fe68起义军。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佚。

  • 4、厉精[lì jīnɡ ]

    1.振奋精神。

  • 5、理境[lǐ jìnɡ ]

    1.通过叙事说理而体现的境界。

  • 6、励精[lì jīnɡ ]

    1.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

  • 7、历经[lì jīnɡ ]

    经历;多次经过:~劫难ㄧ小庙~百余年的风雨剥蚀,已残破不堪。

  • 8、立井[lì jǐnɡ ]

    竖井。

  • 9、丽精[lì jīnɡ ]

    1.美好的灵气。

  • 10、丽景[lì jǐnɡ ]

    1.美景。

礼经词语接龙

  • 1、1.主干河流。
  • 2、地球表面东西距离的度数,以本初子午线为,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东西各18。通过某地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相距的度数,就是该地的经度,参看〖经线〗。
  • 3、1.中医称汉代以前的方剂。
  • 4、1.明清科举考试,协助主考分掌评阅试卷及有关事宜的官员。初按经书分类掌事,人数视考卷多寡略加调整,后为杜绝弊端,不再按经分房。
  • 5、(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
  • 6、1.常规赋税。
  • 7、1.绵亘。
  • 8、1.营造。
  • 9、1.经过官方。谓涉讼。
  • 10、经手管理:财务工作设专人~ㄧ由~人签字盖章。
  • 11、1.治理国家。
  • 12、①通过(处所、时间、动作等):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要~武汉 ㄧ屋子~打扫,干净多了ㄧ这件事情是~领导上缜密考虑的。 ②过程;经历 ②:厂长向来宾报告建厂~ㄧ说说你探险的~。
  • 13、1.经营筹划。
  • 14、怀1.犹经心。
  • 15、〈书〉①经书。 ②泛指图书(多指古代的)。
  • 16、①筹划并管理(企业);经营:不善~。 ②经纪人。 ③〈书〉料理:~其家。
  • 17、①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②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作物 ㄧ~昆虫。 ③个人生活用度:他家~比较宽裕。 ④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作者用非常~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 ⑤〈书〉治理国家:~之才。
  • 18、1.纳藏佛教经咒文字而受人供奉的塔。 2.指刻有佛教经文的塔。
  • 19、1.用于讽诵佛经的平台。
  • 20、1.佛教称藏经之堂和诵经﹑做佛事之堂。
  • 21、1.金有经童科,其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见《金史.选举志一》。
  • 22、见〖痛经〗。
  • 23、1.亦作"经途"。亦作"经涂"。 2.南北向的道路。 3.所历路程。
  • 24、1.见"经涂"。

礼经的相关查询

礼经的意思解释、礼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