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ǐ xiàn  ]
  • ㄌ一ˇ ㄒ一ㄢˋ
  • PYNN PTF

礼宪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礼仪和法令。

引证解释

⒈  礼仪和法令。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飡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后汉书·曹褒传》:“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国语辞典

⒈  礼仪和典制法令。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后汉书·卷三五·曹襃传》:「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礼宪(li xian)同音词

  • 1、离闲[lí xián ]

    1.见"离间"。

  • 2、离弦[lí xián ]

    1.离别时所奏乐曲。 2.箭离弓弦。比喻迅速。

  • 3、离显[lí xiǎn ]

    1.犹言如日光之显扬。

  • 4、礼贤[lǐ xián ]

    1.礼遇贤者。

  • 5、李仙[lǐ xiān ]

    1.指汉李膺。 2.指道教传说中仙人李八百。

  • 6、丽闲[lì xián ]

    1.见"丽?"。

  • 7、丽限[lì xiàn ]

    1.犹两限。指期之上限与下限。

  • 8、黎献[lí xiàn ]

    1.黎民中的贤者。

  • 9、藜苋[lí xiàn ]

    1.藜和苋。泛指贫者所食之粗劣菜蔬。

  • 10、礼献[lǐ xiàn ]

    1.以礼奉献之物。

礼宪词语接龙

  • 1、1.法纪。
  • 2、1.某些国家中的军事政治警察。采取军事组织形式,在国家内部和军队内部执行警卫﹑维护军纪和秩序等任务。
  • 3、1.刑部。
  • 4、1.上司裁定。
  • 5、1.古时中央机构中掌管监察的部门。
  • 6、1.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秦汉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明清都察院的都御史。
  • 7、1.犹宪驾。
  • 8、1.指御史。 2.宋代指提点刑狱,即后之按察使。
  • 9、1.法律,法典。 2.法式;典范。
  • 10、1.御史弹劾所用的简牍。
  • 11、1.法度。
  • 12、1.旧时用以称上司审断的敬词。
  • 13、1.旧谓上司的恩惠。
  • 14、1.《周礼》所载违犯市场禁令的最轻处罚。即将其犯禁罪状悬于市门公布之。
  • 15、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后来又有修改补充。
  • 16、1.法式,典范。
  • 17、1.写有法规律令的版册。
  • 18、1.法令﹑禁律。
  • 19、访1.上司的访察。
  • 20、1.御史台。
  • 21、1.法纪;法度。
  • 22、1.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 2.主持历法的官员。
  • 23、1.法规。
  • 24、1.犹法则。

礼宪的相关查询

礼宪的意思解释、礼宪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