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í lǐ  ]
  • ㄘˊ ㄌ一ˇ
  • TDUH GJ

辞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引证解释

⒈  指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辞理庸儁,莫能翻其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詰,无不惭退。恐非奬进言者。”

辞理(ci li)同音词

  • 1、词理[cí lǐ ]

    1.文词的情致。 2.文词的义理。

  • 2、疵礼[cī lǐ ]

    1.不完善的礼。

  • 3、疵厉[cī lì ]

    1.见"疵疠"。

  • 4、疵戾[cī lì ]

    1.过失;罪戾。

  • 5、疵疠[cī lì ]

    疾病;灾患:凡天降疵疠,必因于人。

  • 6、辞醴[cí lǐ ]

    1.因醴酒不设而辞去。典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后因以"辞醴"指不受官爵。

  • 7、辞力[cí lì ]

    1.文辞的功力。

  • 8、祠厘[cí lí ]

    1.祭神求福。

  • 9、磁力[cí lì ]

    1.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2.喻指能把别人或别的力量﹑物体引到自己这方面来的吸引力。

  • 10、刺詈[cì lì ]

    1.讥刺责骂。

辞理词语接龙

  • 1、管理财物或财务:当家~ㄧ~之道。
  • 2、理 ⑥:不加~ㄧ大家都不~他。
  • 3、1.犹扶杖,拄杖。
  • 4、1.犹审理。
  • 5、1.治理财产。
  • 6、1.善于办事的好名声。
  • 7、1.处理。
  • 8、1.治世。
  • 9、应当;理所当然:~如此。
  • 10、1.道理;理法。 2.理政之道。 3.指文章的义理。
  • 11、1.谓政治安定。
  • 12、1.督促办理。 2.订正;整理。
  • 13、1.犹督办,催办。
  • 14、1.宋朝皇帝理宗﹑度宗的并称。
  • 15、理亏。
  • 16、1.审理判决。
  • 17、1.公堂对质。
  • 18、1.惩治恶人。
  • 19、剪短并修整头发:~员ㄧ我去理个发。
  • 20、1.义理和章法。 2.礼法;伦理规范。 3.规律;法则。
  • 21、照理应该;理当:您年纪这么大,我们~照顾您。
  • 22、1.谓治事干练。
  • 23、1.理科和工科的并称。
  • 24、1.治理之功绩。

辞理的相关查询

辞理的意思解释、辞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