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ì tǐ  ]
  • ㄕˋ ㄊ一ˇ
  • GK WSG

事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方〉:事情。

不知事体如何。

things;

⒉  事情的体统。

虑违事体。

decorum;

引证解释

⒈  事理;道理。

《东观汉记·胡广传》:“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明见事体,不溺近情,遂为纯臣。”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铁里虫 道:‘叫你儿子出来,我教道他事体。’”

⒉  体制;体统。

《北史·张普惠传》:“班劳所施,虑违事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中贵悚惧曰:‘念某年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出了家,不成个事体。”

⒊  事情;情况。

唐 白居易 《请罢兵第三状》:“行营近日事体陛下一一具知。”
《宋史·岳飞传》:“其事体莫须有。”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玄德 聚众曰:‘ 孔明 一去 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两人常常要为这些事体闹架。”

⒋  指形体。

孙中山 《驳<保皇报>》:“夫性质与事体异,发现於外谓之事体,禀赋於中谓之性质。”

⒌  犹职业,工作。

洪深 《贫民惨剧》第二幕:“刘姑丈 :‘找些事体混混。’ 王一声 :‘姑丈,我自小没读书,也没学过手艺,什么也不会干。’”
茅盾 《上海》:“你到 上海 来托朋友寻事体,刚刚你的朋友自己也没事体,你的运气也太坏!”

国语辞典

⒈  事情的体统。

《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练达事体,明解朝章。」
《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

⒉  事情。

《儒林外史·第五〇回》:「问道:『凤四哥,事体怎么样了?』」
《老残游记·第五回》:「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事体(shi ti)同音词

  • 1、石梯[shí tī ]

    1.石级;石台阶。

  • 2、十体[shí tǐ ]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

  • 3、时体[shí tǐ ]

    1.当时流行的文体。

  • 4、施髢[shī tì ]

    1.安上假发。

  • 5、尸体[shī tǐ ]

    1.人或动物死后的躯体。

  • 6、失体[shī tǐ ]

    1.不合体裁或标准。 2.有失体统。

  • 7、失涕[shī tì ]

    1.犹流泪。

  • 8、诗题[shī tí ]

    1.诗的题目。 2.诗的题材。

  • 9、诗体[shī tǐ ]

    1.诗的样式和风格。

  • 10、实体[shí tǐ ]

    1.真实的具体的东西。 2.主体,要点。 3.哲学上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

事体词语接龙

  • 1、1.犹壮汉。谓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人。
  • 2、1.身体和皮肤。亦指躯体。
  • 3、1.体察隐情。
  • 4、1.审查。
  • 5、1.履行天命。
  • 6、人体形态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可根据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下软组织等指标来评定。
  • 7、1.犹主体,主干。 2.指诗文或书法的骨力。
  • 8、1.创建或治理国家。 2.体念国家。
  • 9、1.躯壳;尸骸。
  • 10、1.身体状况。
  • 11、1.谓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
  • 12、1.体验领会。
  • 13、几何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大小。通常取棱长为单位长度的正方体的体积作为体积单位,度量几何体所得的量数就是几何体的体积。
  • 14、1.依据天道;实行天道。
  • 15、1.亲近的;贴心的。 2.家庭成员中个人私存的财物。亦泛指私人积蓄。 3.私下;表示亲密或不公开的。
  • 16、①亲近的;贴身的:说说体己话|珍藏之物付与体己人。 ②个人私蓄的:体己钱|体己物。 ③私自:来日宋江体己聊备小酌。
  • 17、1.体格检查的省称。
  • 18、1.古代祭祀﹑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杜预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孔颖达疏:"《传》言体荐即房蒸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清孙诒让正义:"今以《体经》﹑《春秋》内外传及韦﹑杜﹑贾诸说参互考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二曰房烝﹐谓之体荐﹐中分左右二体﹐而升其胖于俎也。"一说将全牲置于大俎以进献。《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羊肆﹐体荐﹑全烝也。"
  • 19、1.指带骨的大块的牛羊肉。语本《国语.周语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
  • 20、1.古代祭祀﹑宴飨时,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 2.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 3.犹解体。比喻人心离散。 4.理解;领悟。
  • 21、1.体察考究。 2.亲自查究。 3.体会思考。
  • 22、1.性格器量;人品。 2.犹局面。
  • 23、1.探察。
  • 24、1.犹体察。

事体的相关查询

事体的意思解释、事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