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浹辰”。
引《左传·成公九年》:“浹辰之间,而 楚 克其三都。”杜预 注:“浹辰,十二日也。”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欃枪北扫,举不浹辰。 绍 遂奔北, 河 朔是宾。”宋 邵雍 《和商守宋郎中早梅》:“山南也似 岭 南温,腊月梅开已浹辰。”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毉师投药,下恶物如泥,浹辰而愈。”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呜呼!不浹辰乎,先生遂捐馆舍。”
⒈ 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十二日为「浃辰」。所以借指十二天。
引《左传·成公九年》:「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聊斋志异·卷三·连琐》:「医师投药,下恶物如泥,浃辰而愈。」
1.良辰;吉日。
1.吉祥的谶语。
1.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宰,宰下又有各种官职,总称为家臣。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1.良辰。
浃辰的意思解释、浃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