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ǐ tónɡ  ]
  • 一ˇ ㄊㄨㄥˊ
  • SDS SMGK

椅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椅树和梧桐树,或专指椅树。

引证解释

⒈  椅树和梧桐树,或专指椅树。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朱熹 集传:“椅,梓实桐皮;桐,梧桐也。”
晋 左思 《蜀都赋》:“木兰梫桂,杞櫹椅桐。”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苕苕椅桐树,寄生於 南岳。”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寧知鸞凤意,远託椅桐前。”

椅桐(yi tong)同音词

  • 1、一通[yì tōnɡ ]

    1.表数量。用于文章﹑文件﹑书信﹑电报。 2.表数量。用于器物。 3.表数量。表动量。犹一遍,一次,一阵。 4.表数量。击鼓的一个段落。 5.全部,通通。

  • 2、一同[yì tónɡ ]

    1.古谓方百里之地。 2.一统;统一。 3.全同;一样。 4.偕同;连同。 5.副词。一齐;一起。表示同时。

  • 3、一统[yì tǒnɡ ]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 2.犹一并,一齐。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5.汉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 4、异同[yì tónɡ ]

    1.亦作"异同"。 2.不同和相同之处。 3.不同;不一致。 4.引申为反对。 5.反对意见;异议。

  • 5、仪同[yí tónɡ ]

    1.见"仪同三司"。

  • 6、依通[yī tōnɡ ]

    1.佛教语。谓有漏五通之一。指依靠药力或咒术表现出来的神通。

  • 7、译通[yì tōnɡ ]

    1.通好﹐交往。

  • 8、壹同[yī tónɡ ]

    1.一统,统一。

  • 9、壹统[yī tǒnɡ ]

    1.一统,统一。

  • 10、贻统[yí tǒnɡ ]

    1.把基业传给后世子孙。

椅桐词语接龙

  • 1、1.琴声。
  • 2、1.油桐果实榨出的油。有毒。是质量很好的干性油,可制造油漆﹑油墨,又可作防水防腐之用。
  • 3、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3.僧寺用的木鱼。
  • 4、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2.桐木作的手杖。
  • 5、1.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 6、1.梧桐树的果实。 2.油桐的果实。可榨桐油。 3.儿童,童子。桐,通"童"。
  • 7、1.桐木与梓木。两者皆良材。
  • 8、1.即桐华布。
  • 9、1.语本《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爨,烧火做饭。
  • 10、1.见"桐叶封弟"。
  • 11、1.见"桐花凤"。
  • 12、1.桐油烧烟制成的膏,为制墨原料。
  • 13、1.商代桐地的宫室。相传为汤葬地。伊尹曾放太甲于此。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2.借指被贬的帝王或幽禁帝王的地方。
  • 14、1.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质地朴素,故表示薄葬。
  • 15、1.见"桐珪"。
  • 16、1.亦作"桐圭"。 2.《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后以"桐珪"指帝王封拜的符信。
  • 17、1.桐树的花。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 18、1.即桐花。 2.谓桐树开花。
  • 19、1.富春江的上游。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
  • 20、1.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南朝梁陶弘景《<本草>序》:"又云,有桐君《采药録》说其花叶形色。"宋司马光《药圃》诗:"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2.琴的别称。
  • 21、1.桐君﹑雷公的并称,相传皆为黄帝时掌药之臣。
  • 22、1.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 23、1.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幞头,相传始于北周,用软帛垂脚,至隋始以桐木为骨子,使顶高起成形,唐以后沿用之。
  • 24、1.桐木偶。古代殉葬的俑。 2.见"桐木人"。

椅桐的相关查询

椅桐的意思解释、椅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