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èi chánɡ  ]
  • ㄨㄟˋ ㄔㄤˊ
  • FGGY IPF
  • 副词

未尝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have not;

⒉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刘基《卖柑者言》

did not;

引证解释

⒈  未曾,不曾。

《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
《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⒉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

《国语·周语下》:“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
明 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⒊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

《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鲁迅 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国语辞典

⒈  不曾。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未始

⒉  不见得、未必。通常后接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但语气委婉。《三国演义·第三回》: 「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未尝(wei chang)同音词

  • 1、违常[wéi chánɡ ]

    1.违反常规﹑常情。

  • 2、圩长[wéi chánɡ ]

    1.主管圩田堤防事务的人。

  • 3、围场[wéi chǎnɡ ]

    1.旧时围起来专供皇帝﹑贵族打猎的场地。 2.指围猎。

  • 4、韦裳[wéi chánɡ ]

    1.皮制的下裙。旧时牧人或卑贱者之服。

  • 5、帏裳[wéi chánɡ ]

    1.车旁的帷幔。

  • 6、帷裳[wéi chánɡ ]

    1.古代朝祭的服装。用整幅布制成,不加裁剪。 2.泛指下裳,裙子。 3.车旁的帷幔。 4.犹帷墙。

  • 7、伟长[wěi chánɡ ]

    1.奇伟超群。 2.高大。 3.汉末文学家徐干的字。

  • 8、未常[wèi chánɡ ]

    1.犹未尝。未曾,不曾。 2.犹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未尝词语接龙

  • 1、1.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 2、1.亦作"嘗敌"。 2.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
  • 3、1.《国语.鲁语上》:"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韦昭注:"秋祭曰尝,夏祭曰禘,冬祭曰蒸,春祭曰享"。后因以"尝禘"泛指祭祀。
  • 4、1.春秋时,吴灭越,越王勾践入臣于吴。吴王病,勾践用范蠡计,入宫问疾,尝吴王粪以诊病情,吴王喜,勾践遂得赦归越。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2.谓孝亲之行。 3.谓佞人贱行以媚上。
  • 5、1.古代祭祀后尝食新收获的谷物。
  • 6、1.谓以新谷供祭。
  • 7、1.谓旧时的孝亲之行。
  • 8、1.宋时社日前一天的宴集。 2.指旧时宴会,张筵前先备小酌。
  • 9、1.谓汉代天子郊祀以马驹为祭品。
  • 10、1.试探敌人的强弱。
  • 11、1.以浊酒祭神。
  • 12、1.古代的一种岁典。天子于孟夏麦收时先在寝庙荐祭﹐然后尝食新麦。
  • 13、1.谓试其技艺。
  • 14、1.尊长进食前,小辈或下属先尝饭菜是否甘美,以示孝心。
  • 15、1.试辨食品的味道。 2.进食。
  • 16、试行;试验:为解决电压问题,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
  • 17、1.亲身领受。
  • 18、①品辨味道:歧伯尝味草木。 ②比喻体验、感受:把所尝味到的告诉大家。
  • 19、1.享用某种新鲜的东西。
  • 20、吃当令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樱桃初赤赐尝新。
  • 21、1.古礼侍奉尊长服药,先尝后进。
  • 22、1.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后或以"尝鼋"比喻只了解局部。
  • 23、1.祭祀时尝饮新酒。酎,连酿三次的醇酒。《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与执燔焉。"杜预注:"酒之新熟﹐重者为酎。尝新饮酒为尝酎。"一说﹐尝祭以酎。参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 24、1.试灸。尊长将灸﹐小辈先试炷热﹐以示孝心。

未尝的相关查询

未尝的意思解释、未尝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