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⒉ 德泽与礼仪。
⒈ 道德与礼教。
引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 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孔子 曰:‘道之以政, 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明 李贽 《答耿中丞》:“於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縶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引《左传·僖公七年》:“管仲 言於 齐侯 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1.光亮﹑鲜明貌。
1.得以申理。 2.谓有理;占理。
①能干;有干才:得力部下|得力干将。 ②坚强有力:措施得力|指挥得力|得力帮助。 ③受益;得其助力:得力于丰富的知识。
德礼的意思解释、德礼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