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ái zhān  ]
  • ㄅㄞˊ ㄓㄢ
  • RRR YTMY

白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白色粗毛织物。旃,同“毡”。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粗毛织物。旃,同“氊”。

《淮南子·修务训》:“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

白旃(bai zhan)同音词

  • 1、拜毡[bài zhān ]

    1.行跪拜礼所用的毡垫。

  • 2、白毡[bái zhān ]

    1.白羊毛压成的厚呢。 2.比喻杨花。 3.比喻积雪。

  • 3、白战[bái zhàn ]

    1.空手作战。指作"禁体诗"时禁用某些较常用的字。宋欧阳修为颍州太守﹐曾与客会饮﹐作咏雪诗﹐禁用玉﹑月﹑梨﹑梅﹑絮﹑鹤﹑鹅﹑银﹑舞﹑白诸字。 2.泛指互相搏斗。

  • 4、摆站[bǎi zhàn ]

    1.古时处徒刑的人被发配到驿站中去充驿卒﹐叫摆站。 2.设立服务站头。

  • 5、百盏[bǎi zhǎn ]

    1.亦作"百"。亦作"百醆"。 2.极言饮酒杯数之多。

  • 6、百醆[bǎi zhǎn ]

    1.见"百盏"。

  • 7、百战[bǎi zhàn ]

    1.多次作战。

白旃词语接龙

  • 1、1.毡席;毛毡。
  • 2、1.语本《汉书.王吉传》:"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后因以"旃厦"指帝王读书学习之所。
  • 3、1.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
  • 4、1.毡制的褥子或坐垫。
  • 5、1.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
  • 6、1.亦作"旜帛"。 2.红旗。
  • 7、1.亦作"?车"。 2.毡篷车。
  • 8、1.指鸟兽毛制成的衣服。 2.指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住毡帐衣毳衣﹑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
  • 9、1.毡帐。
  • 10、1.指粗衣。
  • 11、1.毡﹑毯一类毛织品。
  • 12、1.泛指赤色旗帜。
  • 13、1.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
  • 14、1.通帛制的冕冠。
  • 15、1.军旗。
  • 16、1.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3.席毡衣裘﹐比喻富贵。
  • 17、1.指军旅。
  • 18、1.指毛﹑蒲之类制成的垫子。
  • 19、1.即檀香。
  • 20、荼罗1.梵语。义译严炽恶业。古印度种姓制度下社会地位最卑微的受压迫最深的阶层。
  • 21、罗含1.指男色。
  • 22、檀佛像1.见"旃檀瑞像"。
  • 23、檀瑞像1.檀香木刻的释迦牟尼像。
  • 24、颤栗1.亦作"颤栗"。 2.发抖;哆嗦。

白旃的相关查询

白旃的意思解释、白旃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