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àn zhī  ]
  • ㄊㄢˋ ㄓ
  • RPWS FC

探支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预支。

引证解释

⒈  预支。

唐 皮日休 《新秋即事》诗之一:“酒坊吏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长江 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冥司谓无功窃食,即属虚糜,销除其应得之禄,补所探支。”

探支(tan zhi)同音词

  • 1、弹指[tán zhǐ ]

    形容时间极短:弹指之间|弹指一挥间。

  • 2、探知[tàn zhī ]

    1.探测而知;刺探而知。 2.犹言了解情况。

  • 3、探擿[tàn zhì ]

    1.审察揭发。

  • 4、坛畤[tán zhì ]

    1.古代设坛供祭祀的地方。

  • 5、贪忮[tān zhì ]

    1.贪婪狠毒。

  • 6、贪鸷[tān zhì ]

    1.贪婪而狠毒。

  • 7、贪懫[tān zhì ]

    1.贪饕忿戾。

  • 8、坦直[tǎn zhí ]

    1.坦白直率。

  • 9、坦挚[tǎn zhì ]

    1.坦率而真诚。

  • 10、炭纸[tàn zhǐ ]

    1.即炭精纸。参见"炭精纸"。

探支词语接龙

  • 1、1.以手托下巴。
  • 2、1.流派,支派。 2.旁系宗族。
  • 3、1.中医学名词。指水饮留滞胸膈,以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浮肿﹑吐白色泡沫痰。
  • 4、1.后代子孙。
  • 5、1.应酬;接待。 2.敷衍,应付。 3.供应。 4.指供应之物。 5.伺候;守候。 6.应答,回答。
  • 6、1.支付使用。
  • 7、1.抵御。
  • 8、1.支持,援助。
  • 9、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淮安﹑徐州﹑临清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徐州到德州﹑德州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
  • 10、1.宋代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支使与掌书记的并称。
  • 11、1.支撑维持。
  • 12、1.分裂肢体。
  • 13、1.象声词。现多写作"吱吱"。 2.形容词后缀。
  • 14、1.轮值侍侯。
  • 15、1.谓手枝生一指而有六指。
  • 16、1.宗族的分支。
  • 17、1.支撑。 2.指用于支撑之物,支柱。 3.抵触,抵制。
  • 18、1.亲属,宗支。
  • 19、1.支援,帮助。
  • 20、①起支撑作用的柱子。比喻中坚力量:国家的支柱|他是厂里的主要支柱。 ②撑起;撑住:这种局面他能支柱多久?
  • 21、1.支撑,维持。
  • 22、1.支使开。
  • 23、1.支持延续。 2.犹拼凑。
  • 24、1.古代宗法制度以嫡长子及继承先祖嫡系之子为宗子,嫡妻的次子以下及妾子都为支子。 2.植物名。即栀子。

探支的相关查询

探支的意思解释、探支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