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ǎ là  ]
  • ㄈㄚˇ ㄌㄚˋ
  • IFC EAJG

法腊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参见“法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

法腊(fa la)同音词

  • 1、发剌[fā lá ]

    1.象声词。谓振羽声。

  • 2、发蜡[fā là ]

    用凡士林加香料制成的化妆品,抹在头发上,使有光泽而不蓬松。

  • 3、发辣[fā là ]

    1.产生辣的感觉。 2.感到燥热难受。

  • 4、法拉[fǎ lā ]

    电容单位,1个电容器,充以1库仑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特,电容就是1法拉。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而定的。简称法。

  • 5、法喇[fǎ lā ]

    1.即雪橇。

法腊词语接龙

  • 1、(~儿)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 2、1.茶的一种。腊﹐取早春之义。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也称蜡茶。
  • 3、(~儿)熟肉食的一种,猪的瘦肉泥加肥肉丁和淀粉、作料,灌入肠衣,再经煮和烤制成。
  • 4、1.汉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
  • 5、1.极毒。
  • 6、1.指冬至到大寒时给小麦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 7、1.腊月的寒风。
  • 8、1.梵语lava的音译。古印度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 9、1.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 2.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 10、1.犹言寒冬时节。
  • 11、1.即腊梅。
  • 12、1.古代腊祭时的集会。
  • 13、1.元明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 14、1.腊月所制的药剂。
  • 15、1.古时岁终祭祀。
  • 16、1.腊月酿制的酒。
  • 17、1.[英lacquer]清喷漆的通称。
  • 18、1.瘌痢的谐音。指黄癣﹐或患黄癣者。
  • 19、1.腊月的严寒。
  • 20、①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才长叶子。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 ②这种植物的花。
  • 21、1.亦称"腊八面"。 2.明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 22、1.腊月酿制的酒。
  • 23、1.谓腊尽春回。
  • 24、1.古官名。天官之属。

法腊的相关查询

法腊的意思解释、法腊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