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uò duó  ]
  • ㄏㄨㄛˋ ㄉㄨㄛˊ
  • QAW QCG

镬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形容喧闹。

⒉  糊涂。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喧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譬如这里闹鑊鐸,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
凌景埏 校注:“鑊鐸,形容人声嘈杂。”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那壁厢欢喜杀三贞妇,这壁厢鑊鐸杀五臟神。”
清 洪昇 《长生殿·神诉》:“当日箇闹鑊鐸激变羽林徒,把驛庭四面来围住。”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镬铎》:“鑊鐸…… 王季思 以为是‘嚄唶(huòzè)’或‘嚄嘖(huòzé)’的音转,均是。”

⒉  糊涂。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 心中鑊鐸,忖道:‘不信此物是宝贝,这等造化不成。’”
顾学颉 王学奇 《元曲释词·镬铎》:“此‘鑊鐸’当係‘糊涂’的音转。今 吴中 俗语有云:‘聪明面孔,鑊鐸肚肠。’盖讥外秀而内拙者,义本此。”

国语辞典

⒈  喧闹、忙乱。元·郑廷玉元·王晔也作「和铎」、「濩铎」。

《后庭花·第一折》:「那壁厢喜欢杀三贞妇,这壁厢镬铎杀五脏神。」
《桃花女·第二折》:「则见乱交加不知是那个,则听的沸滚滚热闹镬铎。」

⒉  心中犹疑不定。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心中镬铎,忖道:『不信此物是宝贝,这等造化不成?』」

镬铎(huo duo)同音词

  • 1、伙多[huǒ duō ]

    1.犹盛多。

  • 2、获铎[huò duó ]

    1.喧闹,慌乱。

  • 3、霍铎[huò duó ]

    1.象声词。

镬铎词语接龙

  • 1、1.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省境内。
  • 2、1.唐代南诏兵器名。一种顶端含毒的长矛。
  • 3、1.复姓。春秋晋有铎遏寇。
  • 4、1.檐铃﹐风铃。一般悬挂在高大建筑物的檐角﹐遇风即响。
  • 5、1.亦作"铎韒"。 2.唐代南诏兵器名。一种锋利的刀。
  • 6、1.见"铎鞘"。
  • 7、1.铃铎当中的悬垂物﹐其状如舌。摇荡时击铃作声。用木或金属小丸制成。
  • 8、1.唐代南诏兵器名。
  • 9、1.汉代舞曲名。舞人持铎随曲而舞。隋时舞犹存﹐舞者不执铎。唐代铎舞列入清商乐中。
  • 10、1.演奏铎舞时的击铎之声。 2.檐铃声﹐风铃声。
  • 11、1.明代官帽上的装饰品。用金银珠玉等制成各种表示吉祥的字样或花饰。
  • 12、以声自悔铎:大铃。比喻因自己的才能或特长而招来祸患。
  • 13、夺取①用武力强取:~敌人的阵地。 ②努力争取:~新的胜利ㄧ~农业丰收。
  • 14、夺去1.置…于死地。如:鼠疫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2.被抢走。
  • 15、夺权夺取权力(多指夺取政权)。
  • 16、夺却1.亦作"夺却"。 2.夺去;占去。
  • 17、夺攘1.抢夺。
  • 18、夺人1.犹损人。 2.犹动人。
  • 19、夺神1. 使人神情恍惚。
  • 20、夺适1.见"夺嫡"。
  • 21、夺禠1.剥夺。
  • 22、夺胎1.见"夺胎换骨"。
  • 23、夺误1.抄刊古书而形成的文字脱漏或讹误。
  • 24、夺席1.《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后因谓成就超过他人为"夺席"。

镬铎的相关查询

镬铎的意思解释、镬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