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iǎo suō  ]
  • ㄊ一ㄠˇ ㄙㄨㄛ
  • RQI KCW
  • 动词

挑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挑拨教唆。

引证解释

⒈  挑拨教唆。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好言语往来收撮,则办得两下里挑唆。”
《水浒传》第二二回:“那 张三 又挑唆 阎婆 去厅上披头散髮来告。”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为甚的把月饼里加进砒霜去,陷害好人呢?必有坏人挑唆你。”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三章:“我娘受了人家的挑唆,冷了你啦。”

国语辞典

⒈  挑拨、教唆。也作「调拨」、「调唆」、「挑拨」、「唆调」。

《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这人姓胡名福,最爱挑唆是非,说人坏话。」

劝解 劝阻

英语翻译

to incite, to stir up, to instigate

德语翻译

provoquer, inciter, susciter, pousser

法语翻译

aufwiegeln, aufreizen (V)​

挑唆(tiao suo)同音词

  • 1、调唆[tiáo suō ]

    挑拨;唆使:谁调唆你来闹的?

  • 2、跳索[tiào suǒ ]

    1.即走索。杂技之一种。

挑唆词语接龙

  • 1、1.调唆摆布。
  • 2、1.教唆挑拨。
  • 3、1.调唆;教唆。
  • 4、1.谓搬弄是非。
  • 5、1.撺掇。
  • 6、1.调唆哄骗。
  • 7、1.撺弄挑动。
  • 8、1.教唆。
  • 9、1.唆使。
  • 10、1.教唆;撮弄。
  • 11、使1.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教唆。
  • 12、1.巧言调唆。
  • 13、1.挑唆人打官司。
  • 14、1.教唆诱导。
  • 15、1.教唆哄骗。
  • 16、1.搬弄口舌。
  • 17、莎草1.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 18、所心1.谓心中所想往的。
  • 19、所验1.征验,根据。
  • 20、所央1.央求。
  • 21、所业1.所操的职业;所作。
  • 22、索卢1.复姓。
  • 23、索虏南北朝时,北朝人有辫发,南人对北人蔑称“索虏”。
  • 24、索伦1.我国少数民族名。即鄂温克族。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民风刚劲,勇敢善战。明以前称为通古斯﹑雅库特﹑清称索伦。明末清初以"索伦部"统称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等族。参阅清西清《黑龙江外纪》三。

挑唆的相关查询

挑唆的意思解释、挑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