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è yè  ]
  • ㄔㄜˋ 一ㄝˋ
  • TGMR JNT

掣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牵引。

⒉  牵制。

引证解释

⒈  牵引。

《尔雅·释训》:“甹夆,掣曳。”
郭璞 注:“谓牵挽。”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泻流电,奔飞似白虹。”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应时雨降》:“掣曳旗交电,鏗鏘鼓应雷。”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发难》:“鸞旗掣曳拂云迴,羽骑驂驔躡影来。”
清 黄景仁 《夜闻新安江声》诗:“竹林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⒉  牵制。

唐 杜甫 《鹏赋》:“挥拘挛之掣曳,挫豪梗之飞飜。”
《明史·胡松传》:“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观其受制异国,举止掣曳。”

国语辞典

⒈  从旁牵引。

唐·严维〈奉和皇甫大夫祈雨应时雨降〉诗:「掣曳旗交电,铿锵鼓应雷。」
清·黄景仁〈夜闻新安江声〉诗:「竹床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掣曳(che ye)同音词

  • 1、车叶[chē yè ]

    1.船用螺旋桨的俗称。

  • 2、撦冶[chě yě ]

    1.吐艳。

  • 3、彻夜[chè yè ]

    整夜;通宵:彻夜攻读|台灯彻夜亮着。

  • 4、澈夜[chè yè ]

    1.通宵;整夜。

掣曳词语接龙

  • 1、1.谓夫妇二人牵引过市叫卖。
  • 2、1.飘动貌。 2.迟缓貌。 3.象声词。
  • 3、1.拉,牵引。
  • 4、1.犹摇影。 2.神话传说中的剑名。
  • 5、1.谓拖着脚后跟,使足不离地,小步行走。 2.犹接踵。
  • 6、1.拖着足。《后汉书.马援传》:"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后常用为英勇将领的典实。
  • 7、1.犹佩印。古代佩印用组绶,因以曳组为佩印的代称。
  • 8、1.卷纸空白,只字未写。谓考试交白卷。 2.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等。
  • 9、1. 舞蹈中的滑步或擦步。
  • 10、1.古代作战用的一种诈敌方法。即以车曳柴起尘,造成众军奔驰的假象,以迷惑敌人。
  • 11、1.犹拉长。
  • 12、1.牵制。
  • 13、1.拖地。 2.倒卧在地。
  • 14、1.摇动,飘荡。
  • 15、1.拖曳网渔具的绳索。常用的有麻绳﹑棕绳﹑钢丝绳等。
  • 16、1.穿白绢衣服。
  • 17、1.拖着鞋子。革,革履。
  • 18、1.抽丝。
  • 19、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2."曳裾王门"之省称。
  • 20、1.走卒;衙役。
  • 21、1.铺开的白绢。常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气或江水。
  • 22、1.犹穿戴。语本《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毛传:"娄亦曳也。"孔颖达疏:"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娄与曳连,则同为一事。"
  • 23、1.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
  • 24、1.古代的一种戎装。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撒。

掣曳的相关查询

掣曳的意思解释、掣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