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ān yì  ]
  • ㄙㄢ 一ˋ
  • DG AYI

三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三禽。

引证解释

⒈  犹三禽。

《晏子春秋·杂下二六》:“晏子 相 景公,食脱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
孙星衍 音义:“《诗传》:‘弋,射。’《説文》作‘隿’,缴射飞鸟也。言炙食三禽。”

三弋(san yi)同音词

  • 1、三一[sān yī ]

    1.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 2.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 3.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

  • 2、三衣[sān yī ]

    1.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 3、三医[sān yī ]

    1.指古名医矫氏﹑俞氏﹑卢氏。《列子.力命》:"季梁得疾,七日大渐……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后泛指良医。

  • 4、三揖[sān yī ]

    1.指卿﹑大夫﹑士。以其皆为君所揖礼,故云。

  • 5、三仪[sān yí ]

    1.礼之三仪。 2.谓天﹑地﹑人。 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 6、三夷[sān yí ]

    1.古代居住在浙江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是百越的一支。

  • 7、三彝[sān yí ]

    1.夏﹑商﹑周三代行灌祭时所用的三种酒器。

  • 8、三已[sān yǐ ]

    1.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 9、三异[sān yì ]

    1.指汉中牟令鲁恭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

  • 10、三易[sān yì ]

    1.《连山》﹑《归藏》﹑《周易》的合称。 2.三种容易之事。"三易"所指,随文而异。 3.三次变换。

三弋词语接龙

  • 1、1.射猎博戏。
  • 2、1.射而得禽。 2.泛指擒获。 3.获得。
  • 3、1.猎取飞鸟的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 4、1.射猎;狩猎。
  • 5、1.矢缴和罗网。猎取禽兽的工具。亦指用弋罗捕捉鸟兽。
  • 6、1.见"弋阳腔"。
  • 7、1.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
  • 8、1.获取。
  • 9、1.射鸟。 2.泛指射猎禽兽。
  • 10、1.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黓"。
  • 11、1.见"弋矰"。
  • 12、1.亦作"弋缯"。 2.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
  • 13、阳腔1.亦称"弋腔"。 2.戏曲声腔﹑剧种。大约元末明初起源于江西弋阳一带。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由于传播甚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结合﹐在它的直接﹑间接影响下﹐产生了青阳腔﹑潮剧等不少新的剧种﹐或成为当地戏曲的组成部分﹐对高腔这一声腔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清代以来﹐独立的弋阳腔剧种已趋衰亡。赣剧中尚保留着一些弋阳腔的腔调和剧目。
  • 14、人何篡弋人: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旧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 15、者何篡弋者: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 16、叆叆1.云盛貌。 2.引申为浓盛貌。 3.树木茂盛貌。
  • 17、叆靅1.昏暗貌。
  • 18、叆霼1.犹依稀﹐不明貌。
  • 19、賹化1.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以"賹"名钱,示钱之贵重。化,通"货"。继賹化后,齐国还铸賹四化﹑賹六化钱。
  • 20、譺譺1.语言迟钝舒缓貌。
  • 21、拸画1.不拘法度。一说不饰容貌。
  • 22、訑訑1.洋洋自得貌﹐沾沾自喜貌。
  • 23、訑谩1.欺诈。
  • 24、訑尿1.遗尿。訑﹐同"遗"。

三弋的相关查询

三弋的意思解释、三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