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ī jià  ]
  • ㄒ一 ㄐ一ㄚˋ
  • SGHG VPG

西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特指王昭君嫁匈奴故事。

引证解释

⒈  特指 王昭君 嫁 匈奴 故事。

唐 李白 《王昭君》诗之一:“汉 月还从东海出, 明妃 西嫁无来日。”
唐 胡曾 《青冢》诗:“玉貌元期 汉 帝招,谁知西嫁怨天骄。”

西嫁(xi jia)同音词

  • 1、悉甲[xī jiǎ ]

    1.尽其甲兵。

  • 2、牺猳[xī jiā ]

    1.古代祭祀用的牡豕。

  • 3、犀甲[xī jiǎ ]

    1.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2.借指军队。

  • 4、息甲[xī jiǎ ]

    1.谓解除盔甲。停战。

  • 5、息驾[xī jià ]

    1.停车休息。 2.借指栖隐。

  • 6、奚假[xī jiǎ ]

    1.何止。

  • 7、晞价[xī jià ]

    1.希求善价。晞,通"希"。

  • 8、习家[xí jiā ]

    1.见"习家池"。

  • 9、西夹[xī jiá ]

    1.西厢的夹室。

  • 10、西驾[xī jià ]

    1.皇帝的车驾西行。

西嫁词语接龙

  • 1、1.犹委过。
  • 2、把自己的祸事转移到别人头上:嫁祸于人。
  • 3、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植株。嫁接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是常用的改良品种的方法。
  • 4、1.陪嫁的财物。
  • 5、1.假借名义。
  • 6、1.父亡母再嫁者之称。宋朱熹《家礼.丧礼齐衰杖期》有子为嫁母服制。
  • 7、1.见"嫁娶"。
  • 8、1.亦作"嫁取"。 2.谓嫁女与娶妇。 3.泛指男女成婚。
  • 9、1.谓男女夭亡后,生者为之议婚,嫁女而合葬之。 2.指为受聘后夭亡的女子行嫁礼和合葬。
  • 10、1.谓嫁女与送终。
  • 11、1.出嫁时的衣裳。
  • 12、1.转移怨恨于人。
  • 13、1.用斧背在枣树基部或分枝处环周捶打,使枝干韧皮受损,阻止其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其开花,提高座果率。
  • 14、1.谓嫁女之户主。
  • 15、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也作嫁装。
  • 16、1.亦作"嫁妆"。亦作"嫁妆"。 2.陪嫁的财物。
  • 17、1.见"嫁资"。
  • 18、1.亦作"嫁赀"。 2.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的财物。
  • 19、1.嫁女儿。 2.称女儿。
  • 20、1.转移罪责。
  • 21、接苗某一品种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接口愈合后长成的苗木。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适应性强,结果年龄早,在果树栽培上普遍应用。
  • 22、衣裳1.出嫁时的衣裳。
  • 23、狗随狗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
  • 24、狗逐狗比喻女子只能顺从丈夫。同“嫁狗随狗”。

西嫁的相关查询

西嫁的意思解释、西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