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ī cì  ]
  • ㄐ一 ㄘˋ
  • IRY SMJ

激刺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刺激”指色彩对人感官的刺激。

兼用激刺。——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图画》

excite; provoke; spur; stimulate; irritate; upset whet;

引证解释

⒈  斥责,讥刺。

《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百官外内,各有司存,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祖袭 魏文。善为古语,指事殷勤,雅意深篤,得诗人激刺之旨。”
宋 苏轼 《杜处士传》:“子能详微意,知所激刺,亦无患子矣。”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若如今政党议员,互攻激刺,大笑喧哗,失仪无节,乃野蛮之至。”

⒉  刺激。

《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然而那班小儿,近来受外界风潮之激刺,也渐渐有一两个明白了。”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但当时北方既有激刺人民之猛烈剂;南方同时亦有唤醒国魂的行动。”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环境的激刺与观感,引起了她自立的意志,服务的兴味。”

国语辞典

⒈  指责、讽刺。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上·崔琦传》:「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
宋·苏轼《杜处士传》:「子能详微意,知所激刺,亦无患子矣。」

⒉  刺激、打击。

如:「他受了丧父的激刺,精神变得有些恍惚。」

激刺(ji ci)同音词

  • 1、棘茨[jí cí ]

    1.荆棘蒺藜。

  • 2、棘刺[jí cì ]

    豪猪等脊背上长的硬而长的刺。泛指动植物体上的针状物。

  • 3、积次[jī cì ]

    1.多次﹐累次。

  • 4、季次[jì cì ]

    1.公晳哀的字。春秋齐人,孔子弟子。《晏子春秋.问上六》:"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公晳哀字季次。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于都;唯季次未尝仕。'"又《游侠列传序》:"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后用作贫贱不移之典。

  • 5、激辞[jī cí ]

    1.激烈的言辞。

  • 6、激磁[jī cí ]

    线圈内因有电流通过,受到激发而产生磁场:~线圈 ㄧ~电流。也叫励磁。

  • 7、戟刺[jǐ cì ]

    1.刺激。

  • 8、稷祠[jì cí ]

    1.古代稷神的祠堂。

  • 9、击刺[jī cì ]

    1.用戈矛劈刺。 2.引申为攻伐﹐诛杀。 3.谓击刺之术。

  • 10、寄词[jì cí ]

    1.犹寄语。

激刺词语接龙

  • 1、1.即桧树。常绿乔木。幼树的叶子象针,大树的叶子象鳞片,雌雄异株,雄花鲜黄色,果实球形,种子三棱形。
  • 2、1.古代武臣在背上刺字,以示报国决心。
  • 3、1.谓气味呛鼻难闻。
  • 4、1.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 2.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 5、1.犹刺虎。喻一举两得。
  • 6、1.古代兵器,矛属。
  • 7、1.犹刺闹。
  • 8、1.除草。
  • 9、1.探伺侦察;监察。
  • 10、1.长刺的丛生灌木。
  • 11、齿1.刺剔牙齿。
  • 12、1.征调充任。
  • 13、1.刺激;影响。
  • 14、1.见"刺船"。
  • 15、1.撑船。 2.传说春秋时,成连教伯牙学琴三年,伯牙情志仍未能专一,于是用船把伯牙送到荒僻无人的岛上,让他从自然界的音响中悟得琴理。事见《乐府古题要解》。后因以"刺船"为使人移情之典。
  • 16、1.多言貌。 2.犹絮絮。 3.象声词。 4.连续相刺。
  • 17、1.忙碌急迫,劳碌不休。 2.惶恐不安。
  • 18、1.刺绣成皱纹形状。
  • 19、1.拜访答问。
  • 20、1.方言。犹斥责。
  • 21、1.见"刺杀旦"。
  • 22、1.用于劈刺的一种尖刀。 2.今指装在步枪上部的一种短刀,用于近战中刺杀敌人。
  • 23、1.也称"四角钉"。有四个刺,用于军事的金属障碍物。有大小两种:大者多撒在交通要道上,用以刺破敌军车辆轮胎;小者多撒布在阵地前和纵深内,用以妨碍敌人步兵和空降兵的行动。
  • 24、1.传统戏曲武打程式。指以兵器刺向对方腹部。一方"刺肚",另一方则以"封腰"招架。

激刺的相关查询

激刺的意思解释、激刺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