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ī shī  ]
  • ㄕ ㄕ
  • PUTH PUTH
  • AA式

褷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众多貌。

⒉  羽毛丰盛貌。

⒊  形容服饰美盛。

引证解释

⒈  众多貌。一本作“祁祁”。

唐 柳宗元 《晋问》:“肃肃褷褷,合众灵而成之。”

⒉  羽毛丰盛貌。

明 高启 《射鸭词》:“行舟莫来使鸭惊,得食忘猜正相鬪,觜唼唼,毛褷褷,潜机一发那得知。”

⒊  形容服饰美盛。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九天下兮游人间,裾褷褷兮珮珊珊。”

褷褷(shi shi)同音词

  • 1、施施[shī shī ]

    1.徐行貌。 2.喜悦自得貌。 3.象声词。

  • 2、施食[shī shí ]

    1.施舍食物。 2.佛教仪式。阿难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鬼王告阿难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于明日普施鬼神﹐以摩竭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

  • 3、施事[shī shì ]

    1.行事。 2.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作家写文章"的"作家"﹑"麦苗长高了"的"麦苗"。

  • 4、石师[shí shī ]

    1.犹硕师,大师。石,通"硕"。《庄子.外物》:"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陆德明释文:"石师……又作硕师。"一说,"石"系"所"之讹字。见锺泰《庄子发微》卷四。

  • 5、石室[shí shì ]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 2.指石造的墓室。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 5.岩洞。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 6、螫噬[shì shì ]

    1.谓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

  • 7、世士[shì shì ]

    1.当世之士;文士。 2.世俗之士。

  • 8、世氏[shì shì ]

    1.世系姓氏。

  • 9、世世[shì shì ]

    1.累世;代代。

  • 10、世事[shì shì ]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 3.时事;世上的事。 4.世务;尘俗之事。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 6.大势。 7.局面。

褷褷词语接龙

  • 1、1.羽毛丰满貌。
  • 2、1.众多貌。 2.羽毛丰盛貌。 3.形容服饰美盛。
  • 3、事繇1.见"事由"。
  • 4、事要1.指权柄。 2.事情的要领﹑要旨。 3.重要的事情。
  • 5、事业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 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 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 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 6、事宜关于事情的安排和处理:研究干部任免事宜。
  • 7、事义1.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2.事理;情理。 3.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4.指典故的意义。
  • 8、事役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 9、事意1.事情的意义。 2.用意;意图。 3.犹事情,事务。
  • 10、事因1.事情的原委﹑因由。
  • 11、事用1.使用;应用。 2.犹干练。
  • 12、事由①事情的原委、来由:不问事由,即加训斥。 ②公文用语。指公文的主要内容。
  • 13、事证1.物证,证据。
  • 14、事职1.指周时冬官的具体职责。 2.职务;职责。 3.履行职务。
  • 15、事指1.行事的宗旨。
  • 16、事制1.谓政事的制度﹑法度。
  • 17、事质1.犹形质。
  • 18、事智1.运用智慧。
  • 19、事衷1.犹情理。
  • 20、事主1.事奉大夫。 2.事奉君主。 3.犹言事情的主要决策者,谋划者。 4.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 5.指一般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
  • 21、事状1.事实情况。 2.犹行状。 3.指诉状所陈之事。
  • 22、事踪1.犹事迹。
  • 23、侍案1.谓侍奉于香案旁。
  • 24、侍班1.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

褷褷的相关查询

褷褷的意思解释、褷褷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