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chóu  ]
  • ㄅ一ˋ ㄔㄡˊ
  • NK WYY

避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见“避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避仇2”。亦作“避仇”。 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

《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
《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⒉  躲避仇人,以免受害。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避雠(bi chou)同音词

  • 1、比俦[bǐ chóu ]

    1.比并;匹敌。

  • 2、比雠[bǐ chóu ]

    1.比匹,匹敌。

  • 3、碧筹[bì chóu ]

    1.绿色酒筹。

  • 4、避仇[bì chóu ]

    1.见"避雠"。

避雠词语接龙

  • 1、1.亦作"雠扳"。 2.因有仇怨而被诬陷﹑牵连。
  • 2、1.亦作"雠报"。 2.报仇﹐报复。
  • 3、1.校对。
  • 4、1.亦作"雠仇"。 2.仇敌。
  • 5、1.仇人和同党。
  • 6、1.亦作"雠敌"。 2.仇人﹔敌人。
  • 7、1.校勘订正。
  • 8、1.校勘审定。
  • 9、1.亦作"雠对"。 2.校对。 3.敌对。 4.对答﹔驳难。
  • 10、1.仇恨﹐怨恨。
  • 11、1.运用法制。
  • 12、忿1.亦作"雠忿"。 2.仇恨﹐愤恨。
  • 13、1.亦作"雠愤"。 2.仇恨愤怒。
  • 14、1.校对复核。
  • 15、1.亦作"雠姤"。 2.仇恨忌妒。
  • 16、1.傲视古代的人或物。
  • 17、1.敌国。
  • 18、1.因仇恨而伤害。
  • 19、1.亦作"雠憾"。 2.仇恨﹐不满。
  • 20、1.亦作"雠恨"。 2.因结仇而产生的很深的怨恨。
  • 21、1.亦作"雠货"。 2.检验成品。
  • 22、1.亦作"雠疾"。 2.仇恨﹐憎恨。
  • 23、1.仇恨﹐嫉恨。
  • 24、1.仇恨妒忌。

避雠的相关查询

避雠的意思解释、避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