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ì fú  ]
  • ㄒ一ˋ ㄈㄨˊ
  • PYDD PYDY

禊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古代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宋 陈造 《复次韵寄程帅》之二:“人家禊祓竞攀追,刺史春游正此时。羯鼓声中花作锦、壶筹多处酒为池。”

禊祓(xi fu)同音词

  • 1、舃凫[xì fú ]

    1.传说东汉明帝时叶县令王乔有神术﹐尝化两舃为双凫﹐乘之至京师。后因用为县令的故实。

  • 2、息夫[xī fū ]

    1.复姓。汉有息夫躬。见《汉书》本传。

  • 3、息妇[xī fù ]

    1.媳妇,子妇。亦为子妇自称。 2.妻子。亦为妇人自称。

  • 4、纚绋[xǐ fú ]

    1.见"纚綍"。

  • 5、纚綍[xǐ fú ]

    1.亦作"纚绋"。 2.系引棺之索。纚,通"缡"。

  • 6、戏妇[xì fù ]

    1.谓戏弄新娘。犹今之闹新房。

  • 7、惜福[xī fú ]

    1.珍惜福泽。

  • 8、翕伏[xī fú ]

    1.犹收敛。

  • 9、翕服[xī fú ]

    1.顺服;悦服。

  • 10、牺赋[xī fù ]

    1.征收供祭祀用的牺牲。

禊祓词语接龙

  • 1、1.祭于殡以除凶邪。
  • 2、1.除灾去邪之祭。 2.清除;消除。 3.使纯洁。
  • 3、1.扫帚。
  • 4、1.除凶之祭。
  • 5、1.祷告于社。
  • 6、1.谓除旧饰新。
  • 7、1.祭送。
  • 8、1.犹祓除。古祭名。源于古代"除恶之祭"。或濯于水滨(薛君《韩诗章句》),或秉火求福(杜笃《祓禊赋》)。三国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后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刘桢《鲁都赋》)。
  • 9、1.除去缺点。瑕,玉上的斑点,比喻人的过失或缺点。
  • 10、1.洁身斋戒。
  • 11、1.除垢使洁;清除污毒。
  • 12、偪隘1.狭窄。
  • 13、偪剥1.象声词。
  • 14、偪促1.逼迫催促。
  • 15、偪介1.迫近;靠近。《左传.昭公二十年》:"逼介之关,暴征其私。"杨伯峻注:"此谓迫近国都之关卡。"一说"偪介"为"偪尔"之形误。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偪介之关"。
  • 16、偪近1.接近;迫近。
  • 17、偪勒1.犹勒索。
  • 18、偪壤1.谓领土靠近。
  • 19、偪塞1.拥塞;滞塞。
  • 20、偪束1.逼迫约束。
  • 21、偪下1.谓使下属感到为难。
  • 22、偪拶1.压迫。
  • 23、偪仄1.亦作"逼侧"。 2.迫近;相迫。 3.密集;拥挤。 4.狭窄。 5.匆迫;短暂。 6.窘迫。
  • 24、偪窄1.狭隘,不宽敞。

禊祓的相关查询

禊祓的意思解释、禊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