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ānɡ tú  ]
  • ㄉㄤ ㄊㄨˊ
  • IV IWGS

当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见“当涂”。

引证解释

⒈  见“当涂”。亦作“当涂”。亦作“当途”。

⒉  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北有 衞,当涂有市丘,是吾粮涂絶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我欲访 甘露,当途无閒官。”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诗:“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⒊  挡路。

《晋书·王濬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慄!”

⒋  执政;掌权。

《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
李善 注:“当涂,即当仕路也。”
清 刘献廷 《怀古》诗:“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⒌  指居要职、掌大权的人。

《韩非子·三守》:“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
《北史·刘仁之传》:“善候当涂,能为诡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义感当途,説动时主,怀全德以自达,裂山河以取贵,又其次也。”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林赞虞 之去 汴 也,有人约各道赂当涂运动之。”

⒍  三国 魏 的代称。参见“当涂高”。

《晋书·慕容暐载记论》:“自当涂紊纪,典午握符,推亡之功,掩 岷 吴 而可録,御远之策,怀戎狄而犹漏。”
《北齐书·王琳传》:“故典午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当涂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林百举 《悲愤》诗:“代 汉 当涂夙讖妖,塚中枯骨竟天骄。”

⒎  古县名。 西汉 置,属 扬州 九江郡。相传 夏禹 时为 涂山国。

《汉书·地理志上》:“当涂,侯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禹 所娶 涂山 侯国也。有 禹虚。”

国语辞典

⒈  执掌大权,身居要津。

《韩非子·五蠹》:「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
《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⒉  县名。参见「当涂县」条。

当涂(dang tu)同音词

  • 1、荡突[dànɡ tū ]

    1.冲撞。

  • 2、砀突[dànɡ tū ]

    1.冲撞;冒犯。

  • 3、当途[dānɡ tú ]

    1.见"当涂"。

  • 4、当土[dānɡ tǔ ]

    1.当地。

  • 5、当兔[dānɡ tù ]

    1.指处在两伏兔之间的部分车辕。伏兔,古代车厢底板下面扣住横轴的两个部件,也叫做轐。

  • 6、党徒[dǎnɡ tú ]

    对某一派别或团体中成员的贬称。

当涂词语接龙

  • 1、1. 用作包皮、保护、装饰或面层的一层任何物质。
  • 2、1.泥车。古代送葬用的明器。 2.喻空有虚名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 3、1.指涂车与刍灵,皆古代送葬之物。 2.指灵柩。
  • 4、1.谓途中停留。
  • 5、1.犹涂改。
  • 6、1.路走到尽头。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道尽涂殚﹐回车而还。"后用以喻没有前途﹐犹言穷途。
  • 7、1.路途。
  • 8、1.谓涂抹﹑漫布于地。 2.惨死;遭受残害。 3.谓彻底败坏而不可收拾。
  • 9、1.毒害;蹂躏。
  • 10、1.路人。
  • 11、1.《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毛传:"涂,泥;附,着也。"原谓猿本会爬树,勿需再教,如污泥之上又着污泥。后用以喻恶上加恶。 2.犹言拼凑;吸取。 3.犹言牵强附会;随意篡改。
  • 12、1.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
  • 13、1. 用一层修整的、保护的或封闭的任何物质来覆盖或涂敷。
  • 14、1.古代一种品质优良的柑橘。产于湿土盐地。
  • 15、1.行人于途中唱的歌谣。
  • 16、1.与不相识的人在路上偶然相逢。
  • 17、1.唐制,诏敕若不便于执行,给事中得加以改动奏进,谓之"涂归"。
  • 18、1.犹轨道。
  • 19、1.轨迹,途径。
  • 20、1.谓封禅时和金为泥而涂封。
  • 21、1.见"涂径"。
  • 22、1.犹行潦。谓道路泥泞积水。
  • 23、俗称“油漆”。涂布于物体表面能干结成膜的一类有机高分子胶体混合物溶液的总称。具有保护和装饰等作用。早期以植物油为基本材料(油基漆),现多用合成树脂及改性油或合成油为原料,后者成膜的硬度、光亮持久性、抗酸碱性、抗燃性等均优于前者。
  • 24、1.《太平御览》卷九七○引晋陆机《与弟云书》:"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后用作石榴的别名。

当涂的相关查询

当涂的意思解释、当涂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