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à chénɡ  ]
  • ㄉㄚˋ ㄔㄥˊ
  • DD DN

大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大的成就。指事功。

⒉  大的成就。指学问。

⒊  大的成就。指道德。

⒋  完备。

⒌  特指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相当完备。

⒍  复姓。古代有大成执。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引证解释

⒈  大的成就。指事功。

《易·井》:“元吉在上,大成也。”
孔颖达 疏:“上六所以能获元吉者,只为居井之上,井功大成者也。”
《诗·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郑玄 笺:“大成,谓致太平也。”

⒉  大的成就。指学问。

《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⒊  大的成就。指道德。

《孟子·万章下》:“孔子 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赵岐 注:“孔子 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者也。”
明 方孝孺 《崔浩》:“若圣贤之大成,则岂如斯而止哉。”

⒋  完备。

《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⒌  特指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相当完备。

宋 秦观 《韩愈论》:“杜 氏、 韩 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歟!”
陈垣 《<史讳举例>序》:“海寧 周广业 ……著《经史避名滙攷》四十六卷,可谓避讳史料之大成也。”

⒍  复姓。古代有 大成执。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国语辞典

⒈  伟大的成就。

《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⒉  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为集合前人的学说或主张,形成完整的体系。

《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⒊  南北朝北周宣帝的年号(西元579)​。

大成(da cheng)同音词

  • 1、达称[dá chēnɡ ]

    1.通行的称谓。

  • 2、达成[dá chénɡ ]

    1.达到;得到。多指商谈后得到结果。

  • 3、达诚[dá chénɡ ]

    1.表达诚挚之情。

  • 4、打撑[dǎ chēnɡ ]

    1.支撑,支持。

  • 5、搭乘[dā chénɡ ]

    1. 乘坐。如:搭乘末班车回家。

  • 6、大城[dà chénɡ ]

    1.大都﹐大的城池。 2.外城。

  • 7、大乘[dà chénɡ ]

    1.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

  • 8、大程[dà chénɡ ]

    1.宋程颢﹑程颐兄弟为著名理学家。世称"二程"。颢为大程。颐为小程。

大成词语接龙

  • 1、1.既定的法律条文。
  • 2、1.安葬。 2.生前修成的墓穴。
  • 3、1.使[金属]转变为矿石。2.注入或补给矿物使有机物矿化,使其转变为矿物形态。
  • 4、1.阔别。
  • 5、1.成功。
  • 6、1.犹俄然。片刻,顷刻。
  • 7、1.德才兼备的人。犹完人。 2.成年。 3.造就人。 4.成器,成材。 5.谓妓女初破身。
  • 8、1.成就仁德。后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 9、1.成为一个任职期限。
  • 10、1.整天;一天到晩。
  • 11、1.成人的丧礼。 2.谓齐备居丧之礼。
  • 12、1.金属货币或器物中所含的金属纯度。 2.泛指质量。 3.犹体统。
  • 13、1.见"成汤"。
  • 14、1.犹修身。
  • 15、1.大军。
  • 16、1.谓继承父亲的世业。
  • 17、1.使市场物价均平。 2.像市场一样。比喻众多。 3.形成市场。 4.犹成交。买卖做成。
  • 18、1.旧有的法规。 2.一定的格式。
  • 19、1.成功;办成事情。 2.已成之事。 3.犹成例。
  • 20、1.见"成埶"。
  • 21、1.成婚,成家。
  • 22、1.完整的书。 2.成为一部书。
  • 23、1.见"成熟"。
  • 24、①植物的果实或谷物生长到可收获的程度:成熟的高粱红透了。 ②比喻人或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他成熟多了|这想法不够成熟|待条件成熟了再干。

大成的相关查询

大成的意思解释、大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