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iān bù  ]
  • ㄅ一ㄢ ㄅㄨˋ
  • EP UKB

边部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边境地区。

⒉  守边部队。

引证解释

⒈  边境地区。

《汉书·谷永传》:“臣幸得备边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触忌讳,罪当万死。”
《新唐书·魏謩传》:“河东 节度使 李业 杀降虏,边部震扰。”
《宋史·食货志下三》:“鼎 请候至边部斡运,及乘传至 解池 即禁止商贩。”

⒉  守边部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復北击 中山,拔 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 邯郸,郡县还復响应。”
《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约束边部,毋相攻劫。”
宋 王珪 《河东转运使周沆可三司度支副使制》:“镇临 荆 湖,而威惠申于夷落;转餉 并 汾,而兵食雄于边部。”

边部(bian bu)同音词

  • 1、便步[biàn bù ]

    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随意行走的姿势(区别于‘正步 ’)。

  • 2、徧布[biàn bù ]

    1.遍布。到处布满。

  • 3、遍布[biàn bù ]

    分布到所有的地方;散布到每个地方:通信网~全国。

边部词语接龙

  • 1、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联合而成的集体:原始部落|部落首领。
  • 2、1.组成某一整体的部分或单位。
  • 3、日本大化改新前的社会阶层。大部分是被征服的氏族部落成员或外来移民。被编为不同的“部”,从事不同的专门职业,如耕地、织锦、制革、制陶等。地位近似奴隶,无人身自由。有的直属皇室,有的由豪族贵族支配,可以转让。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后部民制被废除。
  • 4、1.部下的头目。
  • 5、1.分别判处。
  • 6、1.吏部发给官吏到任的文凭。
  • 7、1.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2.借指军队。 3.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 4.部属;部下。
  • 8、1.各部职官出缺名额。
  • 9、1.辖境内的居民。 2.犹部下。
  • 10、使1.指御使。封建王朝的御使一般由中央各部郎官充任,故名。
  • 11、1.所属的事情。
  • 12、1.旧时指礼部举办的考试。
  • 13、1.谓掌闭城门,负责守卫。
  • 14、字典等辞书为便于查检,根据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所作的分类。如“松”、“树”、“杨”、“样”等字中的“木”就是部首。
  • 15、安排;配置:部署兵力|战斗部署|战略部署。
  • 16、1.指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
  • 17、1.部署搜索罪人。
  • 18、1.清代各部尚书﹑侍郎之称。各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者,也称部堂。
  • 19、1.清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库银。
  • 20、1.清代称部颁的执照。
  • 21、1.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
  • 22、1.宋代伶官乐师﹑教坊属下各部的头领。 2.指一部书或一部丛书的篇幅卷帙。
  • 23、1. 中央政府的各部和各委员会。
  • 24、1.面目或人体某部分的位置。 2.事物整体中部分的位置。 3.行列,次序。

边部的相关查询

边部的意思解释、边部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