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ǎi pū  ]
  • ㄅㄞˇ ㄆㄨ
  • RLF RHY

摆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摆动扑打。

引证解释

⒈  摆动扑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螳螂捕蛇》:“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覘,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摆扑(bai pu)同音词

  • 1、白脯[bái pú ]

    1.淡干肉。

  • 2、白铺[bái pū ]

    1.旧时打更人白天休息的铺屋。

  • 3、白蒲[bái pú ]

    1.白色的蒲苇。

  • 4、白朴[bái pǔ ]

    元代杂剧作家。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b02b州(今山西河曲)人。金末战乱,与家人失散,由元好问收养。1280年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剧作今知有十六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两种。有词集《天籁集》。

  • 5、摆铺[bǎi pū ]

    1.宋代各府县所设传递公文信息的驿站。 2.指传递公文信息的差役。

  • 6、摆谱[bǎi pǔ ]

    1.犹言摆老资格。 2.摆门面﹐表现富有。

  • 7、百濮[bǎi pú ]

    1.古代称西南少数民族。

  • 8、百谱[bǎi pǔ ]

    1.见"百家谱"。

摆扑词语接龙

  • 1、1.象声词。多形容笑声。
  • 2、1.杖击﹐鞭打。
  • 3、1.鞭笞。
  • 4、[?]形容眼泪向下掉的声音。
  • 5、1.殴打。 2.相扑。 3.扑击除灭。 4.拍打。
  • 6、1.犹扫荡。
  • 7、1.刀名。通长一尺九寸五分﹐刃长一尺四寸。上广下狭﹐木柄缠革。参阅《清会典图录.武备图》。
  • 8、1.忽然。形容快速。 2.象声词。形容碰撞的声音。
  • 9、1.掷地。 2.指跌倒于地。 3.遍地。
  • 10、1.武术中的相扑﹑摔跌。 2.跌跌撞撞。 3.前倾跌落。
  • 11、1.象声词。物体落水声。
  • 12、1. 搏斗。如: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13、1.处理;决定。
  • 14、1.满堆。
  • 15、1.谓以鞭扑来惩罚。周代市刑之重者。
  • 16、1.侵犯。
  • 17、1. 往脸上或身上拍擦香粉或爽身粉。
  • 18、1.扑击。
  • 19、1.指狎妓。
  • 20、1.犹洗刷。
  • 21、1.打击。
  • 22、1.杀马而祭。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礼仪。
  • 23、1.亦作"扑剪"。 2.扑灭铲除。
  • 24、1.宋时承办酿造﹐实行包税﹐叫"扑酒"。

摆扑的相关查询

摆扑的意思解释、摆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