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ái zhí  ]
  • ㄅㄞˊ ㄓˊ
  • RRR KHDG

白跖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使用白弩的大盗。唐巴蜀商人对苏涣的称呼。

引证解释

⒈  使用白弩的大盗。 唐 巴蜀 商人对 苏涣 的称呼。

《新唐书·艺文志四》:“《苏涣诗》一卷:涣 少喜剽盗,善用白弩, 巴 蜀 商人苦之,号 白跖,以比 庄蹻。后折节读书,进士及第。”

白跖(bai zhi)同音词

  • 1、拜职[bài zhí ]

    1.除授官职。

  • 2、拜至[bài zhì ]

    1.古代宾客始到时宾主升堂主人拜宾的礼仪。

  • 3、白汁[bái zhī ]

    1.植物中的白色液体。

  • 4、白芝[bái zhī ]

    1.蕈的一种﹐可入药。传说为神仙的饮饵。亦为瑞征。

  • 5、白直[bái zhí ]

    1.两晋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 2.干脆;爽直。

  • 6、白蹢[bái zhí ]

    1.白蹄。 2.指代白豕。

  • 7、白纸[bái zhǐ ]

    1.白色的纸。 2.旧时迷信﹐焚化给死人用的钱钞。 3.比喻一片空白。

  • 8、白芷[bái zhǐ ]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大,圆锥形。叶卵圆形至三角形。花白色。果实椭圆形。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各地都有栽培。根可入药,四川、浙江、河北、河南产的,分别称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有排脓止痛作用。

  • 9、白帜[bái zhì ]

    1.战败者表示投降的白旗。 2.泛指白色的军旗。

  • 10、白质[bái zhì ]

    1.白色的质地。 2.指蛋白质。

白跖词语接龙

  • 1、1.以足踏地。 2.指走兽。
  • 2、1.跗骨与后肢各趾骨间的骨,在陆生脊椎动物中相当于手或前爪的掌骨。2.掌骨。
  • 3、1.农具名。即踏犁,今称大锹。
  • 4、1.指鸡爪。
  • 5、1.腾空;悬空。
  • 6、1.见"跖盭"。
  • 7、1.亦作"跖戾"。亦作"盭"。 2.谓脚掌扭曲反戾。 3.乖舛,谬误。
  • 8、1.亦作"跖蹻"。 2.盗跖与庄蹻。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大盗。
  • 9、1.亦作"跖实"。 2.谓兽类足踏实地而行。 3.借指走兽。
  • 10、1. 跖骨处的一种痉挛性烧灼痛。
  • 11、1.亦作"跖徒"。 2.盗跖一流人物;横暴凶恶者。
  • 12、1.亦作"跖颜"。 2.盗跖和颜回。指善恶之人。
  • 13、1.谓踩踏硬弩强弓。
  • 14、狗吠尧比喻各为其主。
  • 15、犬吠尧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 16、犬噬尧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 17、茝若1.汉宫殿名。在未央宫内。 2.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
  • 18、茝药1.即白芷。
  • 19、捗攎1.收乱草。
  • 20、捗摅1.收敛。
  • 21、絺葛1.葛布。
  • 22、絺褐1.麻布短衣。
  • 23、絺绘1.见"絺句绘章"。
  • 24、絺巾1.细葛布巾。

白跖的相关查询

白跖的意思解释、白跖的拼音怎么读?